固相反应开始温度常远低于反应物的熔点或系统低共熔温度。这一温度与反应物内部开始呈现明显扩散作用的温度相一致。常称为泰曼温度或烧结开始温度。对于不同物质的泰曼温度与其熔点(Tm)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例如,对于金属为(0.3~0.4)Tm;盐类和硅酸盐则分别为0.57Tm和(0.8~0.9)Tm。

简介

固相反应开始温度远低于反应物的熔融或系统的低共熔温度,通常相当于一种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温度。开始又称烧结温度。对于不同物质的泰曼温度与其熔点Tm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对于金属为0.3~0.4Tm;盐类和硅酸盐则分别为0.57Tm和0.8~0.9Tm。4泰曼温度是影响烧结的重要因素。随着温度升高,物料蒸气压增高,扩散系数增大,粘度降低,从而促进了蒸发凝聚,离子和空位扩散以及颗粒重排和粘性塑性流动过程使烧结加速。这对于粘性流动和溶解-沉淀过程的烧结影响尤为明显1。

另一种定义

泰曼温度:固体晶格开始明显流动的温度,一般在固体熔点(绝对温度)的 2/3处的温度。在煅烧时,固体粒子在塔曼温度之前主要是离子或分子沿晶体表面迁移,在晶格内部空间扩散(容积扩散)和再结晶。而在泰曼温度以上,主要为烧结,结晶黏结长大2。

结构

液相烧结,固相烧结;固态烧结:没有液相参与,完全是由固体颗粒之间的高温固结过程;液态烧结:有液相参与的烧结晶粒生长,二次再结晶;晶粒长大:是指多晶体材料在高温保温过程中系统平均晶粒尺寸逐步上升的现象。二次再结晶: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3。

来源: 百度百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