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是指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火烧云属于低云类。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所以叫火烧云。它经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这时,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明显,使其形状也千变万化。

现象描述

出现时间:火烧云通常出现在日出或日落时,这是大气变化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在夏季的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更容易在天空的西部观察到。

颜色特征:火烧云的颜色以红色为主,同时也可以包括金色、紫色和橘色。这种颜色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中的红、橙色光在清晨或傍晚时,能够穿透较厚的大气层,而其他颜色如蓝、紫光则因为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衰减掉。1

视觉表现:当火烧云出现时,天空在夕阳的映照下会被整个渲染成红色,仿佛下方有一个正在喷发的火山口,景象十分炫目。具体描写可见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文章《火烧云》。2

形状变化:火烧云不仅颜色丰富,而且形状多样,变化极快。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从一种形状转变为另一种形状,这种变化往往给人一种动感和生命力。

持续时间:尽管火烧云的形状和颜色变化极快,但它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这也是它被称为“火烧云”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就像一团火焰一样,在天空中燃烧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

形成机理

太阳刚刚出来或者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过的一样。这种通红的云称为朝霞和晚霞,形象地称之为“火烧云”。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成为散射光的光源。在这几种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天气晴朗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三种色光拦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而在清晨或者傍晚有云的时候,太阳光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的时候厚一些,其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里“行走”没有多远就筋疲力尽了,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这就形成了火烧云。1345

影响

天气预示

火烧云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的时期即将到来。这主要因为火烧云常见于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1

空气中的水气、尘埃杂质越多, 火烧云的颜色就越鲜艳。由于霞的颜色和鲜艳程度与大气中水气的含量、尘埃多少有关, 因此,火烧云的色彩与出没对天气变化有预示作用。

民间谚语也提供了天气预测的线索,如“傍晚火烧云,来日天气晴”和“早上火烧云,午后一阵雨”。这些谚语基于劳动人民长期观察,认为傍晚的火烧云可能预示着第二天的晴朗天气,而早晨的火烧云则可能意味着午后会有降雨。

视觉享受

火烧云以其独特的颜色(主要是红色、金色、紫色和橘色)和快速变化的形状,为观察者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2

文化象征

火烧云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常常与美丽、壮观、热烈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被用作文学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火烧云也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环境关联

火烧云的形成与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大气中的污染物可能会影响火烧云的形成和美感。因此,欣赏火烧云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环境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地球家园。

旅游吸引

火烧云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特别是在夏季的傍晚,许多地方都会成为观赏火烧云的热门景点。对于旅游业来说,火烧云不仅是一种自然美景,也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关谚语

1.“傍晚火烧云,来日天气晴” 。

傍晚云量减少中出现了红色晚霞,就是夕阳光被散射所致,预兆未来当地天气较好,故有“晚霞行千里”之说 1。

2.“早上火烧云,午后一阵雨”。

早晨出现“火烧云”,若随着太阳升高,地面受热,热对流发展,形成对流云,午后到傍晚发展为积雨云,再发生雷阵雨天气也是可能的 1。

3. “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一般来说,夏季早上的低空中,空气稳定、尘埃少,一旦出现鲜艳的红霞,就表示大气中的水汽和小水滴增多。随着太阳升高,温度上升,对流加强,云也会渐渐密集起来,坏天气随之而来,这就是“早烧不出门”的原因。而晚霞主要是由尘埃散射阳光导致的,出现晚霞时,说明西方天气比较干燥,而中国上空的气流大部分是自西向东流动,这就预示着未来几天内的天气都会干燥晴好,所以有“晚烧行千里”的说法。而且晚霞越红,表明大气越稳定,未来几天的天气越好。1345

4.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解释:这句话意味着,如果早晨看到朝霞(即火烧云),那么天气可能会变坏,不适合出门;而如果在傍晚看到晚霞(即火烧云),则预示着第二天将是个好天气,适合远行。

5.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解释:类似于第一条谚语,这句话也描述了朝霞和晚霞对天气的预示。早晨出现红霞可能意味着晚上会下雨,而傍晚出现红霞则可能预示着第二天会是非常晴朗的天气,阳光强烈到足以“晒死鱼”。

6.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千里

解释:早晨的火烧云如果呈现暗红色,则可能预示着将有凄凄沥沥的雨天;而傍晚的火烧云如果呈现青白色,则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将晴朗,适合远行。

7.日落胭脂红,不雨就起风

解释:这句话描述了日落时火烧云的颜色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如果日落时天空呈现胭脂红色(即火烧云),那么接下来不是下雨就是起风,预示着天气的变化。

8.傍晚红遍天,三天必台风

解释:这句话描述了傍晚火烧云与台风的关系。如果傍晚的天空被火烧云染红,那么接下来的三天内可能会出现台风。这体现了人们通过观察火烧云来预测台风等极端天气的经验。

这些谚语都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经验的积累,虽然不一定具有科学上的精确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气变化的规律。

同时,这些谚语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来源: 百度百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