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西泮片,化学式C15H10Cl2N2O2,主要适应症为焦虑症、失眠症、由激动情绪引起的自主神经症状、手术前给药等。剂型为片剂。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胃不适、头痛、头晕、乏力、身体摇晃感、定向力障碍、抑郁、食欲改变睡眠障碍、激动、皮肤症状、眼功能障碍、嗜睡、便秘等。

风险提示:本品不推荐于原发性抑郁障碍的精神病患者使用;服用本品者不能驾车或操纵重要机器;服用本品者对酒精和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的耐受性会降低。

1972年辉瑞公司片剂在加拿大上市,商品名为Ativan,于1998年从泰国进口进入中国市场。国家药监局的资料显示,共有3家药企获批可上市劳拉西泮片。已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国家基本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2017年)》及第二类精神药品管控。

医学用途

规格

(1)0.5mg (2)1.0mg(3)2.0mg

成分

化学名称: 7-氯-5-(2-氯苯基)-1,3-二氢-3-羟基-2H-1,4-苯并二氮杂䓬-2-酮1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5H10Cl2N2O2

分子量:321.16

性状

本品为圆形薄膜衣片。0.5mg规格为蓝色,1.0mg规格为白色,2.0mg规格为淡红色。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功能与主治

适应症

由激动情绪引起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头痛、心悸、胃肠道不适、失眠等。

使躯体性疾病复杂化的焦虑症状。可作为治疗下列情况的辅助用药,如心血管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这些情况下,慢性焦虑如果不能解除就会对预后有不良影响。

精神神经症性障碍,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或混合反应。

严重抑郁伴发的焦虑,这时本品作为辅助用药。

可作术前用药,在手术前夜或术前1~2小时服用。

减慢焦虑对某些器官性疾病恶化的进程。

劳拉西泮长期应用的效果即应用4个月以上的效果还未经系统的临床研究评估。医师应定期重新评估该药对个体患者的有效性。

用法用量

口服用药。

为达到最佳疗效,应根据病人的反应对给药剂量、频度及治疗期限进行个体化调整。方便起见,有0.5mg,1.0mg和2.0mg片剂备选。

常规的剂量范围是每天2~6mg,分次服用。最大剂量为睡觉前给予。每日剂量可在1~10mg间变动调整。

对于焦虑症状,大部分患者的初始剂量为每天2~3mg,每日两次或三次。

由于焦虑或暂时性情景压力引起的失眠患者,每日剂量为2~4mg单次口服,通常在入睡前给药。

对于老年患者或体弱患者,推荐的初始剂量为1~2mg/日,分次服用,可根据需要及患者的耐受性调整用药剂量。

应在必要时逐渐增加劳拉西泮的给药剂量而勿突然调整,以免不良反应发生。当需要增加劳拉西泮的剂量时,在增加白天剂量之前应首先增加晚上的用药剂量。

建议患者在增加剂量或突然停药前应咨询医师。

药理作用

药理

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增加神经系统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浓度,并且促进γ-氨基丁酸在突触间隙内的释放和再摄取,从而起到抑制神经元兴奋性的效果;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以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健康志愿者单次服用高剂量劳拉西泮,有中枢镇静作用,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未见影响。

毒理

生殖毒性:在小鼠、大鼠和家兔中进行了生殖毒性试验。家兔中偶见多种异常表现(跗骨、胫骨中骨缩小、四肢转动不良、腹裂、颅骨畸形、小眼球等),但无剂量依赖性。剂量高于40mg/kg时,出现胎仔吸收,胎仔丢失率增加。

以上发现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但有多个研究提示,在妊娠初期使用镇静催眠剂(利眠宁、安定、眠尔通)可使先天畸形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由于此类药物通常不用于紧急状态下,因此在妊娠初期应避免使用劳拉西泮。

致癌作用:在大鼠中进行的给药周期18个月的试验中未见致癌作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劳拉西泮后吸收迅速,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0%。血药浓度峰值出现在服药后大约2小时。口服2mg劳拉西泮后的血浆药物峰浓度约为20ng/ml。

人体血浆中游离劳拉西泮的消除半衰期为10~20小时,平均大约为12小时,主要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劳拉西泮约为18小时。在临床相关的血药浓度水平时,劳拉西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5%。劳拉西泮在3-羟基位迅速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盐,然后在尿液中排泄。葡萄糖醛酸劳拉西泮在动物身上未见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活性。

劳拉西泮的血浆药物水平与给药剂量成比例。没有证据表明服用长达6个月会产生过量蓄积作用。

对年轻和老年受试者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年龄的增长对劳拉西泮的药代动力学未见显著影响。但是,在一项关于单剂量静脉注射劳拉西泮注射液1.5-3mg的研究中发现,与15例19到38岁年龄组比较,15例60至84岁老年年龄组的劳拉西泮人体平均总清除率降低20%。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大多数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和呼吸系统抑制作用在内,呈剂量依赖性,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于高剂量应用时。

劳拉西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15.9%),其次是眩晕(6.9%)、乏力(4.2%)和步态不稳(3.4%)。镇静和步态不稳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包括劳拉西泮在内的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其它不良反应为疲劳、瞌睡、遗忘、记忆力损伤、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抑郁、抑郁暴露、脱抑制、欣快感、自杀意念/企图、共济失调、虚弱、锥体外系反应、惊厥/癫痫发作、震颤、眩晕、眼功能/视力障碍(包括复视和视物模糊)、构音障碍、发音不清、性欲改变、阳痿、性欲高潮降低;头痛、昏迷、呼吸抑制、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恶化、阻塞性肺病恶化;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食欲改变、便秘、黄疸、胆红素升高、肝脏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酯酶升高;高敏反应、过敏性/过敏样反应;皮肤症状、过敏性皮肤反应、脱发;SIADH、低钠血症;血小板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各类血细胞减少;低温症;自主神经系统表现。可能发生自相矛盾的反应包括焦虑、激动、激越、敌意、攻击性、暴怒、睡眠障碍/失眠、性唤起和幻觉。可能使血压小幅降低或发生低血压症,但通常无临床显著性,可能与应用劳拉西泮产生的抗焦虑作用相关。

禁忌

对本品及苯二氮䓬类药物过敏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重症肌无力者禁用。

注意事项

警告:包括劳拉西泮在内的苯二氮䓬类药物不论是单独应用或与其它中枢抑制剂联合应用均有导致致命性呼吸抑制的潜在危险性。应用包括劳拉西泮在内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依赖性。

本品按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

在包括劳拉西泮在内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应用过程中,患者先前已有的抑郁可能出现或加重。本品不作为原发性抑郁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治疗。抑郁患者有自杀的可能,在没有足够的抗抑郁药治疗的情况下不应将苯二氮䓬类药物给予这类患者。

呼吸功能不全(如COPD、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慎用。

服用本品者不能驾车或操纵重要机器。

服用本品者对酒精和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的耐受性会降低。

通常要求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处方量仅为短期应用(例如2到4周)。应该在延长治疗时间前重新评价持续治疗的必要性。不推荐本品的长期持续性应用。戒断症状(例如反跳性失眠)在短至一周的推荐剂量治疗停药后即可出现。应避免本品的突然停药,长期治疗后应逐渐减少用药量。连续服用本品的患者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综合症的表现(包括头痛、焦虑、紧张、抑郁、失眠、不安、精神错乱、易激惹、出汗、反跳现象、烦躁不安、头昏、非真实感、人格解体、听觉过敏、麻木/肢端麻刺感、对光和噪音的高敏反应和生理触觉/知觉变化、不随意运动、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幻觉/妄想、惊厥/癫痫发作、震颤、腹部痉挛、肌痛、激动不安、心悸、心动过速、惊恐发作、眩晕、反射亢进、短期记忆缺失和高热。对于先前患有癫痫的患者或正在服用诸如抗抑郁药类降低惊厥阈值的其它药物的患者惊厥/癫痫发作可能更常见。),因此需停药时应先减量后再逐渐停药。有证据显示服用本品可产生对苯二氮䓬类药物镇静作用的耐受性。

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倾向的患者服用本品时应严密监测,以防止依赖性产生。

有些服用本品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有些患者的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推荐长期用药的患者定期进行血细胞记数检查和肝功能检查。

对体弱的患者应酌情减少用量。应不时检查这些患者的情况,按照患者的反应仔细调整其用药剂量;起始剂量不应该超过2mg。偶有苯二氮䓬类药物应用后出现自相矛盾反应的报告,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可能产生这类反应,如发生,应停止用药。

肝功能损害偶可引起本品清除半衰期的延长。对于肾脏或肝脏功能受损的患者应注意观察。与其他苯二氮䓬类药物类似,劳拉西泮可使肝性脑病恶化;因此,有严重肝脏功能不全和/或肝性脑病的患者应慎用本品。对于严重肝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反应仔细调整用药剂量;可能应用低剂量就已足够。

以6mg/千克/日的剂量服用劳拉西泮1年以上可引起大鼠食管扩张。不引起扩张的剂量是1.25mg/千克/日(大约是人最大治疗剂量10mg/日的6倍)。只有在首次观察到此现象的两个月内停止治疗时这种现象才是可逆的。这种现象的临床意义尚不可知。然而,劳拉西泮用于长期治疗以及用于老年人要谨慎,同时应时常监测上消化道疾病症状。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劳拉西泮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可通过胎盘屏障。有报道母亲在胎儿出生前几个星期连续摄入苯二氮卓类药物,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有戒断症状。已有报道母亲在妊娠后期或在生产中接受了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新生儿有活动减退、张力减退、低温、呼吸抑制、窒息、喂养困难和对冷刺激的代谢反应损害的症状发生。

人乳汁中可检测到劳拉西泮,因此除非对于妇女的可预期利益超过对于婴儿的潜在危险,否则哺乳期妇女不应服用劳拉西泮。

已有哺乳母亲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而出现新生儿镇静和哺乳不能的现象。

儿童用药

12岁以下儿童应用劳拉西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未确立。

老年用药

临床研究结果通常不足以确定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与年轻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但是,可观察到随着年龄的增加镇静和步态不稳的发生增多。

年龄似乎对劳拉西泮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显著影响。

老年患者,通常肝肾功能有所降低。可能对药物更敏感(如镇静作用)。因此老年患者的剂量选择应谨慎,较低剂量可能已经足够。

药物互相作用

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酒精、巴比妥类、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麻醉性镇痛药、镇静性抗组胺药、抗惊厥药和麻醉剂合用: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作用增强,有导致致命性呼吸抑制的潜在危险性。

与氯氮平合用:可能产生显著的镇静、过量唾液分泌和运动失调作用。

与丙戊酸盐或丙磺舒合用:可能导致劳拉西泮的血浆药物浓度增加,清除率降低,应将劳拉西泮的给药剂量约降低至原剂量的50%。

口服避孕药:可增加劳拉西泮的清除和降低其血药浓度。

氟马西尼(用于逆转苯二氮䓬类的作用):可能促发癫痫,不应用于接受劳拉西泮治疗的癫痫患者。

茶碱或氨茶碱:可能降低劳拉西泮的镇静作用。2

风险提示

劳拉西泮片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中被列为治疗精神障碍药,也被中国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管控。长期服用该药物,会出现嗜睡、健忘、精神错乱、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视物模糊、皮肤过敏、性功能下降等副作用。

中国在2017年11月9日公布的《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中,劳拉西泮片按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属于高风险药物,老年人应避免使用;按照用药频度的高低,属于A级警示药物,推荐优先进行药物调整和干预,避免使用。

药物过量

在药品上市后的应用中,劳拉西泮的过量应用主要发生在与酒精和/或其它药物的联合用药情况。因此,在处理药物过量时应始终谨记患者可能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过量症状通常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抑制上,从嗜睡到昏迷。轻度症状包括嗜睡,思维混乱和自相矛盾的反应、构音障碍和昏睡。更严重的症状特别是与其他的药品或酒精同时服用时,症状可能包含运动失调,张力减退,低血压,心血管系统抑制、呼吸抑制、催眠状态,1-3度昏迷和死亡。

对过量的处理推荐常规的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当有抽吸危险时,不推荐应用催吐治疗。如果给药后不久或有症状的患者,可采用洗胃疗法。服用活性炭也可能减少药物的吸收。低血压,尽管不太可能发生,通常用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剂进行治疗。劳拉西泮的可透析性差。劳拉西泮的非活性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劳拉西泮可能具有较高的可透析性。

苯二氮䓬拮抗剂氟马西尼可以作为住院患者苯二氮卓类药物过量治疗时的辅助措施,而非作为替代。处方者应该考虑到氟马西尼治疗相关的癫痫发作的危险性,特别是对于长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的患者和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使用时。应用氟马西尼前应参考完整的氟马西尼说明书。

发展历史

1972年辉瑞公司1mg、0.5mg和2mg片剂在加拿大上市,商品名为Ativan,于1998年从泰国进口进入中国市场。国家药监局的资料显示,共有3家药企获批可上市劳拉西泮片,分别为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5月)、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9月)、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2020年12月)。2023年,劳拉西泮片被纳入《国家基本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

市场情况

主要用途

抗焦虑药市场格局主要由8种药物占据,包括坦度螺酮、丁螺环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奥沙西泮、地西泮、复方地西泮、氯巴占。根据PDB数据库的资料显示,坦度螺酮的销售额超过40%,市占率第一;劳拉西泮等四种药物的市占率均超过10%。

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平台的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9月,中国劳拉西泮行业潜在竞争者较少,仅有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劳拉西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首次公示信息日期:2023/8/1,登记号20232359年)。

其它用途

动物用药:劳拉西泮针剂可用于猫、狗癫痫急救。

专利信息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显示,2019年11月19日,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发明专利“制备劳拉西泮的方法”,申请公布号CN110776473A,申请号201911136843.3。

药品争议

药品安全性:可能产生嗜睡、头晕、思维混乱、注意力下降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影响肝肾功能。

研究与发展

目前有黄连阿胶汤联合劳拉西泮片治疗阴虚火旺证不寐的研究3、声治疗联合劳拉西泮治疗耳鸣的研究4等。

包装

盒装:20片,30片/盒;瓶装:100片/瓶。

有效期

60个月。

执行标准

JM20040003

来源: 百度百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