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是石油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石油醚和石脑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学式为C6H14,属于直链饱和脂肪烃类,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略带石油气味。易挥发,蒸汽重于空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1.18%~7.4%(体积分数)。正己烷广泛用作食油提取溶剂、橡胶溶剂、人造革整理剂、精密器件清洗剂、衣服去污剂、医药片剂洗涤剂以及配制混合溶剂等123。
正己烷存在4种同分异构体,2-甲基戊烷(异己烷)、3-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二异丙基烷)、2,2-二甲基丁烷(新己烷)3,均为无色易挥发易燃的液体烷烃,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同分异构体
常见名 | IUPAC命名 | 化学式 | 结构式 |
异己烷 | 2-甲基戊烷 | (CH3)2CH(CH2)2CH3 |
|
3-甲基戊烷 | CH3CH2CH(CH3)CH2CH3 |
| |
2,3-二甲基丁烷 | CH3CH(CH3)CH(CH3)CH3 |
| |
新己烷 | 2,2-二甲基丁烷 | CH3C(CH3)2CH2CH3 |
|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1.性状: | 高度挥发性无色液体,有汽油味 |
2.熔点(℃): | -95.3~-94.3 |
3.沸点(℃): | 69 |
4.相对密度(水=1): | 0.66 |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 2.97 |
6.饱和蒸气压(kPa): | 17(20℃) |
7.燃烧热(kJ/mol): | -4159.1 |
8.临界温度(℃): | 234.8 |
9.临界压力(MPa): | 3.09 |
10.辛醇/水分配系数: | 3.9 |
11.闪点(℃): | -22 |
12.引燃温度(℃): | 225 |
13.爆炸上限(%): | 7.5 |
14.爆炸下限(%): | 1.1 |
15.溶解性: |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
16.燃烧总发热量(kJ/mol): | 4165.9 |
17.燃烧最低发热量(kJ/mol): | 3857.6 |
18.黏度(25℃,液体)/mPa·s: | 0.307 |
19.蒸发热(0ºC)(kJ/mol): | 33.12 |
20.溶化热(kJ/mol): | 13.04 |
21.苯胺点(℃): | 63.6 |
22.热导率(25℃,液体)/[W/(m·K)]: | 116.81×10-3 |
23.生成热(25℃,液体) /(kJ·mol): | -198.96 |
24.比热容(0℃,定压,液体)/[kJ/(kg·K)]: | 2.278 |
化学性质
1、正己烷的反应:极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
同时,正己烷回合卤素发生卤化反应:
![]()
2、与正己烷的辛烷值相比,碳数相同的异构烷烃的辛烷值高出几十个单位,且异构化油还具有低含硫、无烯烃、芳烃及苯等优点,因此将正构烷烃转化为异构烷烃是提高汽油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常用的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剂有贵金属负载的氯化铝型、分子筛型、固体超强酸型催化剂。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 | 29.84 |
摩尔体积(cm3/mol) | 127.5 |
等张比容(90.2K) | 270.8 |
表面张力(dyne/cm) | 20.3 |
介电常数(F/m) | 1.87 |
极化率(10-24cm3) | 11.83 |
参考资料来源: | |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 无 |
氢键供体数量 | 0 |
氢键受体数量 | 0 |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 3 |
互变异构体数量 | 0 |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 | 0 |
重原子数量 | 6 |
表面电荷 | 0 |
复杂度 | 12 |
同位素原子数量 | 0 |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共价键单元数量 | 1 |
毒性
正己烷,作为一种无色液体,属于直链饱和烃类别,主要通过热裂化或催化裂化过程从石油馏分中提炼出来。商业应用中,正己烷往往并非纯净物,而是可能包含不同比例的己烷异构体及其他化合物,如甲基戊烷、二甲基丁烯、环戊烷、环己烷等,同时还可能微量含有戊烷、庚烷异构体以及丙酮、甲基乙基酮等。有时正己烷中还可能含有微量苯,这进一步增加了其使用时的安全性考虑45。
正己烷的物理性质表明它不易溶于水,但能与多种有机溶剂如醇、氯仿、乙醚等混合,这一特性使得它在某些工业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正己烷的这些特性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45。
人体对正己烷的暴露主要通过吸入、摄入或皮肤接触。这种暴露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当暴露于高浓度时。短期暴露可能引起化学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甚至抽搐和昏迷。而长期暴露则与周围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慢性健康问题密切相关45。
对于从事特定职业的人群,如胶水、粘合剂、印刷和油漆行业的工人,他们面临更高的正己烷暴露风险。这些工人需要特别注意防护措施,以减少与正己烷的接触。研究还发现,肥胖个体可能由于肺部结构或功能的变化,对正己烷的吸收率更高,因此这部分人群更应警惕45。
在动物实验中,正己烷会引起一系列毒性反应。它会在肝脏中被代谢,形成不同的代谢产物,其中一些可能对机体产生毒性。短期暴露于正己烷的大鼠会表现出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而长期暴露则可能导致生殖系统的严重损伤45。
尽管正己烷与某些其他化合物如甲苯或二甲苯同时给药时,并未观察到生殖系统改变或睾丸萎缩的现象,但其潜在的危害仍不容忽视。此外,动物实验也显示,正己烷对心脏和脊髓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45。关于正己烷的致畸作用,动物试验的结果呈阴性。但在怀孕的大鼠中,胎儿的正己烷血液浓度与母体血液中的浓度相同,需要进一步关注孕妇和胎儿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45。
生态学数据
生态毒性 | LC50:4mg/L(24h)(金鱼);>50mg/L(24h)(水蚤) |
IC50:10mg/L(72h)(藻类) | |
生物降解性 | MITI-I测试,初始浓度100ppm,污泥浓度30ppm,4周后降解100%。 |
非生物降解性 | 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3d(理论)。 |
生物富集性 | BCF:200(理论)。 |
环境影响
正己烷作为一种常见的溶剂和添加剂,在多种工业应用中都扮演着角色。然而,它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潜在的环境风险,因为它可能通过各种废物流释放到环境中。作为天然气和原油的成分之一,正己烷的释放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在常温25°C时,正己烷的蒸汽压为153 mmHg,表明其在大气中主要以蒸汽形式存在。这种蒸汽形式的正己烷在大气中会与光化学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逐渐降解,其在空气中的半衰期大约为24小时。正己烷并不包含能在波长大于290nm处吸收的光色团,因此它不太可能受到阳光的直接光解作用。
若正己烷被释放到土壤中,它本身的Koc=130,说明正己烷将具有较高的迁移率。此外,根据正己烷的亨利常数,说明它在潮湿的土壤表面会挥发,这是一个关键的扩散过程。在干燥的土壤表面,正己烷可能会根据其蒸汽压挥发。根据日本MITI测试,正己烷在4周内可以达到100%的理论B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化需氧量),这表明生物降解是土壤和水中正己烷的环境降解过程4。
当正己烷被释放到水体中时,根据其Koc值,它不会吸附到悬浮固体和沉积物上。同时,考虑到正己烷的亨利常数,水面挥发将是其在水体中的主要命运过程。此外,正己烷的估计BCF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生物富集系数) 值为170,这表明它在水生生物中具有很高的生物富集潜力。然而,由于正己烷在一般pH范围内(pH 5至9)缺乏水解的官能团,因此水解不太可能是其环境降解过程4。
在生产或使用正己烷的工作场所,员工可能会通过吸入和皮肤接触而暴露于这种化合物。此外,根据监测数据,一般人群也可能主要通过吸入环境空气中的正己烷而暴露4。
合成
存在于直馏汽油、铂重整抽余油或湿性天然气中,含量1%~15%。目前,工业生产主要是从铂重整装置的抽余油(含己烷11%~13%)中分离,用精馏法除去轻重组分后,得到含正己烷60%~80%的馏分。采用双塔连续精馏,再经0501型催化剂加氢,除去苯等不饱和烃,得到合格产品。美国还采用吸附分离法制备正己烷。
以正己烷为原料(正己烷含量为90%~95%),经过精密精馏制得高纯正己烷。
用途
正己烷为有机溶剂,有良好的黏性,常用于橡胶食品、制药、香水、制鞋、胶带、制球、研磨(grinding)、皮革、纺织、家具、油漆工业、或为稀释、或为清洁溶剂、或为黏胶。另外可为萃取种籽油 (seed-Chemicalbookoil) 时之溶剂(如大豆油、棉籽油、亚麻子油 (flax)、花生、红花籽油 (safflower)等;亦可为制造聚合物之原料;如聚丙烯 (polypropylene)、聚乙烯 (polyethylene)。
储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
首先,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的人员至安全区域,并进行严格的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确保人员安全。同时,切断火源,以防止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应急处理人员应当配备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和消防防护服,以确保在处理泄漏过程中的个人安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减少正己烷的进一步泄漏。
对于少量泄漏,可以使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泄漏的正己烷。此外,也可以使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进行刷洗,将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清除泄漏的正己烷,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对于大量泄漏,应迅速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泄漏的正己烷,防止其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同时,使用泡沫覆盖泄漏区域,降低蒸汽灾害的风险。然后,利用防爆泵将泄漏的正己烷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进行专业处置。
在整个应急处理过程中,应保持现场通风良好,确保空气中的正己烷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同时,密切关注泄漏区域的状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最后,应急处理结束后,应对泄漏区域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无虞。同时,对泄漏事故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防护部位 | 防护措施 |
呼吸系统防护 |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
身体防护 | 穿防静电工作服。 |
眼睛防护 |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手防护 | 戴防苯耐油手套。 |
其他 |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首先检查受害者是否佩戴隐形眼镜,若有应立即取下。随后,用清洁的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受害者的眼睛,时间应达到20到30分钟,同时联系医院或毒物控制中心寻求专业指导。在未得到医生明确指示前,切勿在受害者眼中使用任何软膏或药物。即使眼睛未出现明显的症状,如发红或刺激感,也应立即将受害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皮肤接触:应立即用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同时迅速脱掉并隔离所有受污染的衣服。使用肥皂和水轻轻清洗受影响的皮肤,注意避免过度摩擦。如果出现皮肤发红、刺激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并准备将受害者送往医院46。
吸入:受害者应立即离开污染区域,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尝试深呼吸以获取足够的氧气。如果吸入后出现喘息、咳嗽、呼吸急促或口腔、喉咙、胸部灼热等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并准备将受害者送往医院。救援人员在进入可能含有正己烷的未知气氛时,应佩戴适当的呼吸保护装备,如自给式呼吸器(SCBA),以确保自身安全46。
摄入:切勿使受害者呕吐,因为挥发性化学物质在呕吐过程中可能被吸入肺部,从而加重医疗问题。如果受害者意识清醒且没有抽搐,可以给予1或2杯水以稀释化学物质,并立即联系医院或毒物控制中心。随后,应立即将受害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如果受害者出现抽搐或失去意识,应确保受害者气道畅通,并将其置于侧卧位,头部低于身体,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同时,立即将受害者送往医院接受紧急治疗46。
安全信息
|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