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牛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宝宝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腹泻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则可能是因为喂养不当(如进食过多、过快)、肺炎等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食物过敏或腹部着凉诱发。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们主要定居在人体的肠道内,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发挥多种健康益处。在宝宝腹泻的情况下,肠道内的菌群往往处于紊乱状态,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可能大量滋生。益生菌进入肠道后,能够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此外,益生菌还能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增强肠道免疫力,有助于肠道恢复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益生菌对宝宝腹泻有一定作用,但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它能“止泻”。对于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如使用抗生素后导致的腹泻,益生菌的效果通常比较明显,能有效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减轻腹泻症状。然而,对于感染性腹泻,如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益生菌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不能替代抗感染药物。而且,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对不同宝宝的效果也存在差异,有的宝宝服用后效果显著,有的则不太明显。
如果宝宝腹泻,家长首先要带宝宝就医,明确腹泻原因。在医生建议下使用益生菌时,要注意保存和服用方法。益生菌一般需要冷藏保存,服用时要用不超过40℃的温水冲服,以免破坏其活性。同时,不要与抗生素同时服用,两者最好间隔2~3小时,因为抗生素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杀死益生菌。此外,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服用剂量和疗程,不要自行增减。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