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牛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可能稍长,除有轻微食欲减退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而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退而复现,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能伴有嗜睡、拒奶、呕吐、抽搐等异常表现。
阳光中的蓝光和绿光成分对胆红素有一定的转化作用。适量的阳光照射可以促进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有助于黄疸的消退。但需要注意的是,晒太阳退黄的效果非常有限。一方面,晒太阳时能照射到皮肤的蓝光剂量远远低于医院专业蓝光治疗设备的照射剂量,而且新生儿皮肤娇嫩,长时间晒太阳容易晒伤,还可能导致体温过高、脱水等问题;另一方面,晒太阳时需要充分暴露皮肤,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完全不遮挡,像眼睛、会阴部等部位必须保护起来,这就进一步减少了有效照射面积。
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应加强喂养,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奶量,促进多排便,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密切观察黄疸的变化,如果黄疸在正常时间内逐渐消退,就无须过于担心。如果怀疑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宝宝的日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蓝光照射治疗、药物治疗,严重的可能需要换血治疗。蓝光照射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下,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水平。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