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范一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心脏早搏,医学上称为期前收缩,是一种心律失常现象。它指的是心脏在正常搏动之外,突然发生一次额外的搏动,即心脏提前收缩一次。早搏可以起源于心房、心室或房室交界区,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从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心悸、胸闷或胸痛等。早搏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以及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洋地黄类药物、抗抑郁药物等)、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也可导致心脏早搏的发生。由此可见,心脏早搏并不是心脏在“偷懒”,而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一种异常表现。
如果发现有心脏早搏,先不要惊慌。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是偶尔出现的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调整生活方式,比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放松心情等,早搏可能就会减轻或自行消失。但是,如果早搏频繁发作,同时伴有心慌、胸闷、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必须及时就医。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早搏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措施。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