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全部
视频
图文
图片
挂图
音频
电子书
活动
科普号
普通用户
科普员
科普号
管理员
登录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客服中心
首页
业务中心
资源中心
素材中心
管理中心
国家应急管理科普库
资源套餐
数据排行
科普中国网
科普中国资源服务首页
>
图文列表
>
图文详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成功突破这一技术瓶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
科普吉林
上传时间:2025-02-26
科普
科学
半导体
收藏
图文简介:
成功突破这一技术瓶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海定教授团队、熊宇杰教授团队联合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通过创新设计一种晶圆级可制造的新型硅基氮化镓纳米线光电极结构,实现了高达10.36%的半电池太阳能制氢效率,并在高电流密度下稳定产氢超过800小时,
首次将光电极使用寿命从小于100小时的“小时级”推进至“月级”,
成功突破传统光电制氢装置在效率和可靠性上的瓶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下一步规模化制氢应用打下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有效解决了传统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如氮化物等与助催化剂界面结合弱的共性难题,为改善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助催化剂界面提供了一条简单有效的途径。所提出的晶面-催化剂界面调控策略显著提升了光电极的催化活性和长期稳定性,且可拓展至其他化合物半导体及催化反应体系,为氮化物半导体在人工光合反应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来源丨科技日报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来源: 科技日报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新华网科普中国频道
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
学习强国科普中国频道
科普中国要闻解读
科普中国直播系列
入驻科普号
心理服务科普基地建设
把科学带回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蝌蚪五线谱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中国宇航学会
蒲公英医学情报总局
消防先生
老爸评测
阮光锋营养师
植物人史军
中国兵工学会
饮食参考
混知
合作机构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中国数字科技馆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中国气象频道
深圳科博会
中国联通沃家电视
中国家电网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基因农业网
CNTV-未来电视
CIBN
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TEL
4006790966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