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生活,守望银龄人生。为深入实施“银龄科普”行动,构建“线下为主、线上补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银龄科普宣传体系,提升老年人科学素养和数字技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适应信息社会的变化,泉州市科协联合泉州开放大学、泉州广播电视台推出《老年生活馆》栏目。
呼吸道疾病流行 别急着使用抗生素 冬春之交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节,不少人把头孢类、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作为家中常备药,一遇到咳嗽、感冒便自行使用。对此提醒,不当使用抗生素不但无法缓解症状,反而会增加副作用风险,还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长期还可能导致新型病原体的出现。
专家提醒,滥用抗生素在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也会让原先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存留下来,并大量繁衍。而药物的长期刺激,会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一旦被其他细菌获得并遗传,就会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株,甚至形成“超级细菌”。
所谓“超级细菌”并不是某种细菌的名称,而是指一类细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有着强劲的耐药性。感染这些超级细菌时可能会面临无药可用的情况。
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严重过敏、肝肾功能损坏、听力和视力病变、血糖波动,甚至可能引起胎儿畸形等问题。当用抗生素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破坏了人体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增加患者痛苦。
“是药三分毒”,使用抗生素应严格遵照医嘱,切不可擅自加大药量,否则很可能造成肝、肾损害和神经、血液系统疾病等。
另外,在呼吸道传染疾病高发季,有些人为图省事自行用药,这是导致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专家提醒,使用抗生素应避免以下五大误区——
1.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事实上,抗生素并非直接作用于炎症,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起杀灭作用。阿莫西林、头孢、阿奇霉素、红霉素、沙星类药物等都是抗生素。而布洛芬、扶他林(外用)、阿司匹林、芬必得、弗洛比芬、酮基布洛芬等则属于非固醇类抗炎药物。
2.感冒就要使用抗生素。事实上,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效。
3.认为广谱抗生素更好。事实上,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
4.认为贵的抗生素更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劣各不相同。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用药。
5.发烧就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烧为病毒引起,抗生素对此无效。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明确指征,避免滥用。专家指出,用药时应及早明确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根据病情判断使用剂量和疗程,以确保疗效,预防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此外,掌握患者既往用药反应尤其是否有过敏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应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可选择肌肉注射,严重者则需要静脉输液。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须谨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
而以下三种情况则不应使用抗生素:
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
中老年人真的不要长期吃素!这等于在“慢性自杀”
最近一期综艺节目《一路繁花》中,刘晓庆聊到“吃素”这件事,说自己的朋友就是因为长期吃素,结果导致骨质流失,走路都要拄拐。还说人很显老,等刘晓庆劝她吃肉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这不是个例,“不吃肉只吃素”已被很多中老年人推崇为“健康养生秘诀”,还有一些更过分地说“肉类蛋白和奶制品是现代病的根源,而素食可以防治各种慢性疾病”“肉、蛋、奶是老年病的根源”等等,似乎只有素食才可以养生。
其实,长期只吃素食,容易导致维生素B12、铁、锌、钙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引发贫血、肌少症等疾病。
首先,我们来了解素食是怎么回事?
素食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吃鸡蛋牛奶的蛋奶素食,这种被人们称为“蛋奶素”;另一种是完全不吃动物来源食物的纯素,奶、蛋都不吃,常被称为“纯素食”。
人体的健康成长与生命活动需要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等全面均衡的营养。而且,这些营养有一些是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在植物中却不常见的。这也是各国膳食建议我们要荤素搭配、饮食多样化的原因。
理论上,人类可以通过素食获得所需营养的。但实际上,在实现过程中操作方式极其复杂繁琐,它需要很专业的食品营养专业人士、营养师的支持,否则很难给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以健康需要。收入丰厚的明星,他们可以承担请私人营养师及购买各种营养补充剂的成本,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十分的困难。
因此,非专业人士在缺乏健康指导的情况下选择素食,往往存在很多误区和风险。他们可能不了解素食营养的均衡搭配,导致某些营养素的严重缺乏,而这些缺乏在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等到出现明显的健康问题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长期素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对于老年人来说,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疾病:
1.贫血
很多女性都知道,贫血是让人非常难受的问题。不仅面色苍白不好看,还让人总是头晕、易疲劳、打不起精神。肉类中血红素铁含量丰富,是造血的原料,而且吸收利用率也高。
如果总是不吃肉,又没有专门去补铁,很容易导致最常见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此外,长期不吃肉还有可能让人缺乏维生素 B12,也会导致贫血等严重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 60 周岁以上人群贫血率分辨是 10.1%(男)、11.2%(女)。
2.肌少症
肌少症,主要表现就是字面的意思,肌肉质量减少,肌肉萎缩,肌肉力量减退。这个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接近一半的老年人都会得。
肌少症的一个重要病因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这样的老人外表看着比较瘦,很多人还以为是健康的表现。
肌肉减少症对老年人的危害非常大,一旦肌肉持续减少,力量下降,跌倒、骨折、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发生率都会随之大大增加。这也是刘晓庆说自己朋友“吃素”结果导致骨质流失,走路都要拄拐的原因。拄拐都是小事,对老年人来说,意外摔倒、跌倒就更加可怕,很容易致命。比如不算少见的髋部骨折,一年内的死亡率可能会超过 20%,最高甚至能达到 50%。
肉类是很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求其实并不比年轻人少,65 岁以后还会增加。如果不吃肉,又没有其他办法补充,就很容易蛋白质缺乏,久而久之导致肌少症,甚至其他营养不良问题。
2010~2012 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显示,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 16% 和 37%,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 25.1%。
正因这一系列健康风险,我国膳食指南明确建议:老年人要吃足量的肉类、天天喝奶、每天一个鸡蛋。
来源: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