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谁最火?非它莫属——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在找DeepSeek问诊开方,但其给出的答案有时却“模棱两可”,这是怎么回事?还有人说“AI要替代医生砸医生的饭碗了”……

“D医生”靠谱吗?

据封面新闻报道,在DeepSeek上问诊,提出“鼻塞、不通气,但不咳嗽不流鼻涕”的症状,要求开具中医处方,DeepSeek提出了导致该症状的三种可能性:鼻炎、外感风寒或肺脾气虚,并对此生成了处方,建议煎服方法和注意事项。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李涛查看处方后指出,使用AI问诊很有讲究,如果问诊不全面可能导致诊断不是很精确。“比如这句问诊,患者既没有说自己的性别和年龄,也没有说身高体重,但是DeepSeek一样能开出处方,但这些在中医里非常重要。”

李涛介绍,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缺一不可。“仅凭患者的一句描述,DeepSeek无法准确判断疾病,因此提出了导致病症的三种可能性,开具了通用的中药处方,兼顾风寒或风热,以及肺脾气虚的复杂情况”。

据北京新闻广播报道,某三甲中医院执业医师介绍,自己曾将一个病例输入Deepseek,要求它写一份入院记录,Deepseek经过深度思考后给出了一份详细的入院记录。“它的诊断,包括中医的四诊,还包括了专科检查,中医的辨证分析、初步诊断、诊疗计划等,还给出了一个中药的方剂,方子开得也很不错。”这名执业医师给AI交出的这份“作业”打了90分。

然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病人。有不少医生都认为,AI看诊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中医,缺少了望、闻、问、切,开出的药方可能针对性不够强。

“人工智能虽然智能,但我给它的这个病例的情况是最简单的,是教科书模式的,现实中还有很多病人情况十分复杂,有各种合并症、慢性病,甚至有治疗起来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疾病。所以临床情况复杂多变,AI仅仅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有中医坦言。

“D医生”能取代真医生吗?

目前,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宣布接入DeepSeek,加速推动医疗智慧化。

部分医护岗位是否会被AI取代?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汪力表示,“这是有可能的,尤其对于病理、检验一类的细分专业。这些专业的医生成长周期长,而AI强大的学习能力使得成长周期比人类更短。”

但汪力认为,“AI对于复杂的病症分析,生成的答案是混乱的,完全不符合诊疗思路。这是因为AI诊疗是搜集海量信息再进行分析,而这些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它出现偏差。”

湖南省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缪芳也注意到,一旦涉及具体医疗决策,AI便显得力不从心。她强调:“目前来看,AI在辅助医生和患者进行病症分析方面有一定帮助,但医疗工作讲究严谨性和个性化,AI不可能取代医生。”

四川某医院的AI肿瘤综合解决方案示范中心

长沙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东表示,许多医疗决策涉及复杂的临床判断和经验,尤其是面对不典型病例或多重疾病时,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识别微妙的症状和体征,这些可能超出人工智能的识别能力。

更关键的是,目前它不能思考和创新,只是基于现有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陈东说,医生的经验和直觉,以及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在治疗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短时间内人工智能无法替代医生直接看病,只是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最终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医务人员。

AI或可成为年轻医生的“助手”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分析,医学的试错成本极高,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使用AI看诊需要慎之又慎。“完全放任给AI是很可怕的,它有可能会产生批量的错误,机器都是批量出错的,它可能会导致所有的诊断都是错的。”王岳认为,AI只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的帮手,它增加了医护人员发现错误的可能性,但是完全依赖AI,风险很高。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部长侯军认为,未来AI将作为医生的“超级助手”存在,辅助医生筛查分诊,加速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设计等。因此,未来医疗领域的发展将是AI技术与医生诊疗相结合的模式,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荣春表示,AI的核心价值在于辅助医疗,而非替代医生。AI像一位知识库庞大的“助手”,能为医生提供启发。尤其对年轻医生,它能快速提供参考,辅助拓宽诊疗思路。

技术与传统的碰撞中,守住“疗效与安全”的底线是关键。对于大众而言,理性利用AI工具,同时敬畏医学的专业性,或是拥抱这场变革的最佳姿态。

患者应该理性看待AI

某二级医院内分泌科医生陈晨(化名)表示,虽然他目前还没遇到过患者拿着DeepSeek来看病的情况,但他认为这也不全是坏事。陈晨表示,患者能够想到用DeepSeek来看病,说明他们是有获取医学知识的意愿和需求的。医生的口头或文字宣教,想要做到短时间内面面俱到,还是比较难的;定时、定期提醒,也很难。但这个工作,AI应该完全可以胜任。

“普通人用AI来看病,这个是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个好现象。”中山三院胸外科张健主任鼓励大家多尝试使用DeepSeek这类AI软件去咨询自己的健康问题,他认为这是传统的搜索引擎所不能比的。

能够主动使用AI软件咨询健康问题的,以年轻患者居多,很多家长也非常热衷。“我将孩子的症状和行为描述给DeepSeek,发现它可以直接给出诊断、挂号科室、治疗方案和用药禁忌。”95后妈妈晴子表示,DeepSeek在儿童常见病方面亲测好用。

但同时,张健担心目前舆论对AI看病水平的夸大和高估,会造成患者盲目相信AI结果而不相信医生的判断。因为不少医生在门诊中遇到了这样的病人,让他们为医患关系而困扰。

他指出,目前包括DeepSeek在内的AI通用大模型,能搜索到的医学资料是鱼龙混杂的,要让它们去鉴别专业的医疗信息真假,想要完全替代医生还是有难度的,但一些患者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

来源:中国青年报、封面新闻、央视网、长沙晚报、现代快报、北京新闻广播

来源: 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