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成员及大学生、研究生们、社会公众等到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教育基地的东一楼展厅参观了种质资源墙。

种质资源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及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其基因型、表型、生理特性、生态特性以及与其相关的环境条件。这些资源是自然界中宝贵的遗传库,对于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普志愿者马春红研究员介绍了种质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强调我国大力建设种质资源库的战略意义,以及通过科技手段怎样把种质资源利用好、保存好。多数参与者首次系统了解种子库的战略意义。农业科技人员与研究生就“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展开探讨。

种质资源墙展示了农作物种子及中药材200余种。涵盖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一些特色品种:包括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的小麦品种(金禾9123、金禾13294、金禾12339、金禾15310、紫色小麦、黑色小麦等)、玉米组合、不同棉花品种;粮油作物研究所的花生(冀花113白色、冀花黑6号、冀花甜3号、冀花18号、冀花2121)、大豆、棉花研究所的彩色棉花种质资源(棕色、绿色)、谷子研究所谷子、高粱(冀酿1号、冀酿11号、冀酿3号、冀红粮1号-红褐色)品种等等。

中药材展区将传统医学与现代育种的结合。展示黄芩、金银花、连翘、丹参等多种河北道地药材的标本。及华研究员对中药材用途及栽培进行了讲解说明。

科普志愿者马春红研究员及赵璞博士讲解了神奇的种子。种质资源墙还具有良好的科普互动性,通过直观展示不同作物间的差异,深化了参观者对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理解。活动有50多人参与,这为今后青少年科普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本次参观活动通过具象化的种质资源展示,成功搭建了“科研-产业-公众”三位一体的沟通桥梁。未来需进一步挖掘种质资源的科普叙事潜力,将其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农业文化遗产与创新动力,助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食品安全信任体系建设。

来源: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