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物种在江西》第四期:梅花鹿(华南亚种)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 视频制作丨李驭

《珍稀物种在江西》是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和江西新闻客户端联袂打造的一档反映生态江西的短视频纪录片。以纪实性、思想性、科普性的电视镜头讲述珍稀物种故事、传播生态江西理念,展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水绕环山,沃野千里,在桃红岭,有一种生物以其优雅的姿态和独特的生活习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们就是生活在华南地区的梅花鹿(华南亚种)。晨光熹微,久藏于山林之间的梅花鹿群闲庭信步,一声声清脆的鹿鸣打破了自然的静谧。梅花鹿(华南亚种)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为草食性动物,具集群性,多晨昏活动,以各种植物为食。冬毛无白斑或有不明显的白斑,夏毛黄棕色,白斑大,体侧白斑连成4条条纹,体侧中部白斑排疏,腹部淡棕色,股间及尾下白色,从枕部至臀间具1条较为清晰不中断的黑色背中线。

从300多头到如今的600多头,十年之间,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梅花鹿(华南亚种)最大的集中分布区。梅花鹿种群的扩大得益于完善的保护措施和精细化的管理,保护区建立联合保护委员会,开启立体保护;在海量的监测数据基础之上开发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对梅花鹿进行“鹿脸识别”,建立个体库,对野生梅花鹿的习性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保护区还根据梅花鹿的生存需求,实施了栖息地改造、动物通道、水源点、投盐点等保护工程。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言阔:目前来讲,我们是两大保护途径,一个是就地保护,一个是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就是桃红岭保护区带它到原地进行保护,自由的繁衍。迁地保护就是人为的,把它的种群进行人工扩繁,使得在人工环境下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多,等到增长了一定的规模以后,再把这些个体进行野化,补充到野外,使种群数量得到进一步的恢复。

梅花鹿(华南亚种)集中分布在海拔300~500m的低山丘陵地带,性机警,胆小易惊。它们每年3~4月脱毛,换夏毛后出现梅花鹿斑点;10月脱夏毛,换冬毛,此时梅花鹿斑点消失,体色烟褐色。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言阔:梅花鹿春天和夏天的时候颜色比较鲜艳,梅花斑点比较漂亮,但到了秋天慢慢地就退掉了,到了冬天,毛发相对比较晦暗,颜色比较单调。

据了解,梅花鹿(华南亚种)发情交配季节为8月底至9月下旬,成年公鹿可拥有3~5头母鹿,次年5月中旬至6月末产仔,一般为一胎一仔,偶尔会有两仔。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陈西荒:在发情期,公鹿会跟着母鹿的群体,一般发情期过后,它就会单独地生活。碰到大一点的树木,(公鹿)就会把角顶上去,在上面摩擦。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当前,江西省正在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一幅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山有文禽奇兽,美鹿争鸣”,如今,它们无论朝哪个方向奔跑,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来源: 江西江报融媒体传播有限公司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