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内蒙古自治区,除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等熟悉的城市外,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通辽市,更别说通辽市下辖的库伦旗了。今天,我们就通过走进库伦旗博物馆,了解库伦旗这个独具魅力城市的民俗、风情。
库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燕山北部山地向科尔沁沙地过渡地段;全旗总面积470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仅17.6万。这是一个多民族居住旗,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荞麦文化之乡”“中国蒙医药文化之乡”“中国布鲁文化之乡”。库伦旗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用丰富的实物和精美的图文,对这“四乡”做出了全面的介绍和详细的诠释。
安代是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形式,是以祈福消灾、祈愿爱情美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原生态歌舞,被誉为“蒙古族第一舞”。这种歌舞发源于库伦旗,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蒙古族牧民通过说、唱、跳等方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安代舞的传承者不断推陈出新,赋予安代舞新的文化、艺术内涵,将安代舞发展成为库伦旗独有的文化品牌,使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国际舞台也展现了安代舞的风采。2006年,安代舞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厅第二部分的主题为《库伦荞麦》。荞麦,又称甜荞、乌麦等,为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库伦人的主要食物,用荞麦制成的饹饹、拨面、和子成为库伦人的最爱,其中象征蒙汉两个民族合为一家的“荞面和子”,更是库伦旗的一道经典美食。
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栽培荞麦最早的国家之一,库伦已有1000多年种植荞麦的历史,这里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光照充足,土壤为栗褐土、风沙土,非常适合荞麦生长。较之普通荞麦,库伦荞麦的营养成分更为丰富,展厅的橱窗展示了库伦旗生产的荞麦米、荞麦面粉、荞麦面条、荞麦茶、荞麦酒、荞麦醋等深加工产品。
蒙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收了藏医、汉医、古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的民族传统医学。这部分重点展示了蒙医药学的发展历史、核心理论、诊治方法和传承情况,以及库伦旗从历史到今天对发展蒙医药学的独特贡献。蒙医用炮制的绵羊颅骨治疗草原上常见的亚玛病、偏头痛、脑刺痛、血热性头痛等疾病颇有成效,展厅里的视频演示了绵羊颅骨的炮制技术,令人眼界大开。
古代,蒙古族男子骑马在草原上遇到凶恶的狼群,会从腰间抽出一根弯曲的小木棒向狼头砸去。小木棒直柄曲头,很像镰刀,曲头末端用牛皮板绳栓系一个小而重的铜锤,与小木棒一同飞出去的铜锤砸在狼的脑袋上,狼马上就会毙命。这种小木棍就是最早的布鲁。
布鲁是蒙古语,意为“投掷的棍棒”,库伦旗是布鲁的重要发祥地,蒙古族牧民使用布鲁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布鲁最初被用作狩猎工具,后又兼具放牧和兵器之用,如今已发展为一种体育器械,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传统运动项目。
布鲁比赛分掷远和投准两种形式,参赛者必须使用规定的布鲁,并严格遵守竞技规则。掷远比赛,掷出最远者为胜;掷准比赛,掷得最准者为胜。参赛选手需瞄定目标、凝神聚气、汇力于臂、爆发投掷,用最佳的力量、速度、灵敏和眼力赢得比赛。
库伦旗博物馆坐落在库伦镇栋梁新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它与图书馆、科技馆共用一栋大楼。参观完博物馆,走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可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库伦旗的历史、今天和未来;从图书馆出来,再去参观科技馆,进一步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对库伦旗发展所起到的强大推动作用。有感于斯,谨填《醉花阴》词一首,以抒情怀。
内蒙东隅旗影秀,文化千年厚。安代舞祈祥,荞麦飘香,蒙药神医寿。
布鲁竞技豪情奏,狩猎雄风透。博馆阅沧桑,科技弘扬,城貌新更旧。
苏青,曾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编辑,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继续教育学院暨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科技导报社副社长、副主编,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来源: 携诗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