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您身边懂医的朋友 / 让健康变得更简单
☀
作为临床护士,我常遇到因误吞异物而痛苦就诊的患者。食道异物看似“小意外”,但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大问题。本文将结合真实病例,从患者表现、急救误区、科学处理及预防角度,为您提供一份**“保命指南”**。
一、患者表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食道异物
- 突发性吞咽困难:进食时突然无法咽下食物,伴咽喉或胸骨后刺痛感(常见鱼刺、骨片卡喉)。
- 流涎与呕吐:患者频繁吐口水,婴幼儿可能出现哭闹拒食、抓挠颈部。
- 异物感持续存在:即使停止进食,仍感觉喉咙或胸部有东西“卡着”。
- 严重并发症信号:若出现发热、呕血、呼吸困难,可能已引发感染、穿孔或气道压迫,需立即抢救。
案例警示:一位老人误吞枣核后强忍3天,最终导致食道穿孔、纵隔感染,经手术才脱险。
二、错误处理:这些“土方法”可能害了你
- 吞饭团/馒头:强行下咽可能将异物推向更深部位,甚至刺破血管(如靠近主动脉的异物)。
- 喝醋软化鱼刺:食醋停留时间短,无法软化钙化的鱼骨,反刺激黏膜。
- 自行抠喉催吐:可能划伤咽喉,婴幼儿操作不当易引发误吸窒息。
- 忽视症状拖延就医:电池、磁铁等腐蚀性异物,6小时内未取出可能造成食道坏死。
三、科学处理:牢记“三不三要”原则
急救口诀:
❌ 不强行吞咽 ❌ 不盲目催吐 ❌ 不拖延就医
✅ 要停止进食 ✅ 要保留异物样本 ✅ 要立即就诊
医院处理流程:
- 影像学定位:X线/CT明确异物位置、形状(金属、骨头等显影,鱼刺可能需喉镜)。
- 内镜取出:90%以上病例可通过胃镜微创解决,儿童需全身麻醉配合。
- 特殊情况处理:纽扣电池:立即取出,碱性液腐蚀可致食道狭窄。尖锐异物:优先选择保护性外套管内镜,降低出血风险。
四、风险预防:给全家人的安全指南
- 饮食好习惯:老人、儿童食物去骨去刺,切成小块。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说笑、奔跑(尤其儿童)。
- 高危物品管理:将硬币、纽扣电池、磁力珠放在儿童无法触及处。假牙佩戴者定期检查,睡前摘下。
- 特殊人群注意: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需经吞咽功能评估后选择合适食物性状。醉酒、镇静状态下避免进食固体食物。
护士特别提醒
- 儿童防护:选择玩具时避开小零件(参考“窒息测试筒”:任何能通过卫生纸卷筒的物体都可能阻塞儿童气道)。
- 急救培训:建议家长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 及时就医:即使症状暂时缓解,也需排除异物移位风险,切勿心存侥幸。
食道异物不是小事,科学应对才能化险为夷!转发给家人朋友,守护“食”刻安全。
*参考资料: 1.全网资源
作者:汪护士。您身边一个懂医的朋友,让健康变得更简单。
**壹:**汪护士发表在本平台的原创文章属于原创保护,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否则侵权必究。
**贰:**汪护士尊重其他作者原创,转载有出处的文章。文章/视频/图片中涉及第三方利益的文章,请与汪护士联系,汪护士将予以及时删除。
来源: 汪护士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