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工作中,很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远视储备量,但对于“远视”,却不是很了解。这两个听起来非常接近的概念,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远视的定义是指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小朋友刚出生时一般为远视眼,正常情况下屈光度约为+2.50~+3.00 D,属于生理性远视,也就是常说的“远视储备”。

随着生长发育该远视度逐渐降低,一般约到12~15岁发育为正视(屈光度为-0.50~+0.50 D之间),这个过程称为正视化。

年龄不同,正常远视储备的范围也不同。正常情况下,远视储备量3岁约+2.50 D,5岁约+2.00 D,6岁约+1.50 D,8岁约+1.00 D。如果远视储备低于正常范围,就极易发展为近视;如果远视储备超过相应年龄的远视储备上限,应关注孩子是否患有远视眼。

湖南省人民医院专家表示,不同于近视,远视无论看远还是看近都需要付出额外的调节能力,并且看近时则需付出更大的调节量:

1)当远视度数较低且年龄较小时,远视者可通过动用其额外的调节能力,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获得清晰的远视力及近视力。

但由于频繁且过度使用调节,远视者很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并且随着年龄增长,人眼的调节幅度会逐渐下降,之前被自身调节所代偿的那部分远视就会逐渐暴露出来,继而表现出更多的视觉问题,如阅读能力下降、眼痛、头痛等。

2)如果远视度数较高且未在6岁前给予适当矫正,可能引发弱视问题。这类弱视可以通过检查及早发现并完全矫正,同时给予适当的视觉训练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远视未进行屈光矫正时还容易引发内斜视。为获得清晰视力,视远时就开始使用调节,视近时使用更多的调节,继而产生内隐斜或内斜视。如果内斜视持续存在,也会出现斜视性弱视。

因此,适量的远视屈光度才有利于近视防控,过量的远视屈光度反而会带来其他的视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远视储备及远视屈光度的测定,需要在麻痹睫状肌的情况下进行,即俗称的“散瞳验光”。

小瞳下的电脑或人工验光结果,仅作为筛查判断,不足以体现孩子真实的远视储备量和远视水平。对于屈光筛查可能出现异常的儿童,需要在医院及专业的视光机构进一步确诊,方可开展相应的治疗。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 眼视光中心 郭颖卓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人民医院 眼视光中心 郭颖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