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红霞 山西白求恩医院

审核:朱秋娟 山西白求恩医院血液科 主任医师

在血液系统的众多疾病中,有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恶性肿瘤 —— 多发性骨髓瘤,因其起病隐匿,常常容易被忽视。患者可能出现缓慢进展的骨痛、贫血、肾功能异常等症状,这些症状也常见于其他疾病,致使许多患者因首发症状不同,辗转于骨科、肾内科、感染科等科室就诊,进而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时机。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多发性骨髓瘤,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关注身边的患者。

一、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又被称为浆细胞瘤,是一种浆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殖引发的恶性疾病,通常会侵犯多个骨骼。在我国,其发病率约为 1/10 万 - 2/10 万 ,男女发病比例约为 1.6 : 1,是血液系统中排名第二的常见恶性肿瘤。

二、病因探究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晰,但依据现有研究与观察,以下因素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1.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性遗传疾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病风险。

2.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特定化学物质、辐射或其他环境污染物中,可能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几率。

3.病毒感染:部分病毒感染与该病的发生存在关联。

4.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或许会促使异常浆细胞产生并增殖。

5.其他因素:年龄增长、性别差异,以及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也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因素。

三、主要症状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进程缓慢,初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其临床表现丰富多样,典型症状如下:

1.骨痛:最为常见,腰骶部、胸骨、肋骨处的疼痛尤为显著。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的破坏,部分患者会发生病理性骨折,甚至可能多处骨折同时出现。

2.贫血: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从而引发贫血,且随着病情发展,贫血程度会逐渐加重。

3.感染: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易遭受细菌、病毒、真菌等各类感染。

4.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管型尿,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慢性肾衰竭。

5.高粘滞综合征:患者会感到头晕、眼花、视力障碍,甚至可能突发晕厥、意识障碍。

6.淀粉样变性: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表现为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腹泻、外周神经病、肝脾肿大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当怀疑为多发性骨髓瘤时,医生会开展一系列检查以明确诊断,主要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等。

五、治疗手段

1.化学治疗:旨在尽快清除骨髓瘤细胞,遏制其生长。

2.免疫调节剂:促进癌细胞凋亡,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灭能力。

3.蛋白酶体抑制剂:抑制异常浆细胞的分裂。

4.单克隆抗体治疗:精准攻击特定靶点,促使癌细胞死亡。

5.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借助干细胞移植来重建骨髓功能。

6.CAR - T 治疗:对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 T 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备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目前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已取得一定成效。

7.对症支持治疗:抑制骨髓瘤引发的骨破坏,积极控制感染,纠正贫血等。

六、预防措施

虽然多发性骨髓瘤目前无法完全预防,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环境危险因素,降低发病风险:

1.生活作息:保持规律作息,秉持乐观积极心态,避免精神紧张焦虑,保证充足睡眠,以提升机体抵抗力。

2.居住环境:维持居住环境的卫生清洁与空气流通。

3.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尽量避免与射线、化学物质、致癌物质接触,注重个人日常卫生,预防感染。

4.饮食调节:保持均衡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

5.适量运动: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预防骨折。

6.定期体检:有类似症状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争取早期发现,积极治疗。

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虽无法完全治愈,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已日益受到重视。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因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贫血、肾功能异常或反复感染等症状,务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尽早开展治疗,控制症状,迈向康复。

来源: 程红霞 山西白求恩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