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媒体人吴玉燕因甲流合并乙流感染不幸离世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场悲剧不仅让人痛心,更暴露出公众对流感的认知误区和护理盲区——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其合并感染可能引发致命风险。本文将解析流感病毒的"叠加攻击"机制,并提供科学护理方案,帮助更多人规避健康危机。
一、甲流+乙流:为何合并感染更凶险?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如H1N1)变异快、传播广,乙型(如Victoria系)致病性相对稳定。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时,免疫系统会陷入"双线作战"困境:
**1. 免疫过载:**双重病毒刺激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引发高热、呼吸困难等全身炎症反应
**2. 器官双重打击:**病毒可能同时攻击呼吸道、心肌等多器官系统
**3. 治疗复杂度倍增:**不同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影响疗效
临床数据显示,合并感染者重症率较单一感染高3倍,死亡风险增加40%(《柳叶刀·传染病》2023)。
二、识别高危预警信号:何时必须就医?
流感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若出现以下任一情况需立即就诊:
**持续高热不退:**体温≥39℃超过3天不退
**呼吸系统异常:**胸闷气促(静息时呼吸>30次/分)、血氧饱和度<93%
**神经系统症状:**意识模糊、抽搐、剧烈头痛
**循环系统问题:**嘴唇发绀、血压骤降、四肢冰冷
特别提示:肥胖者、孕妇、慢性病患者、65岁以上老人及婴幼儿属于高危人群,建议48小时内启动抗病毒治疗。
三、家庭护理的"黄金守则"
1. 隔离防护
★单独房间居住,使用带盖垃圾桶处理分泌物
★护理人员佩戴N95口罩,接触后使用含氯消毒剂洗手
★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 体温管理
**★物理降温:**38.5℃以下采用温水擦浴(重点部位:颈部、腋窝、腹股沟)
**★药物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孕妇/肝病患者慎用)或布洛芬(胃肠疾病者避免)
**★****禁忌行为:**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交替使用不同退烧药
3. 营养支持方案
**★每日饮水:**2000-3000ml,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
**★饮食原则:**高蛋白(鸡蛋清、鱼肉)、高维生素(猕猴桃、彩椒)、易消化
**★****推荐食谱:**南瓜小米粥(护胃)+蒸蛋羹(补蛋白)+鲜榨橙汁(补VC)
4. 药物使用规范
**★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需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疗程5天不可中断
**★抗生素使用:**仅在有细菌感染证据时使用,避免盲目服用
**★****中药辅助:**连花清瘟胶囊需间隔1小时与西药服用,忌与镇静类药物同服
四、警惕三大致命并发症
**1. 病毒性肺炎:**咳嗽加剧伴铁锈色痰、平卧呼吸困难
**2. 心肌炎:**心率>120次/分且与体温不成正比、下肢水肿
**3. 脑膜炎:**颈项强直、畏光、喷射状呕吐
建议康复期每周进行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检查,持续监测1个月。
五、预防再感染的科学策略
**1. 疫苗升级:**选择四价流感疫苗,保护覆盖甲型H1N1/H3N2和乙型双系
**2. 环境管理:**使用空气净化器(CADR值≥300)、保持湿度50%-60%
**3. 免疫增强:**补充维生素D3(800IU/日)、锌元素(15mg/日)
**4. 行为防护:**外出归来执行"防疫四部曲":漱口→洗鼻→洗手→更衣
吴玉燕的悲剧提醒我们:面对流感,既不能恐慌失措,也不能掉以轻心。掌握科学的护理知识,建立"早预防、早识别、规范护理"的三级防御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守护健康。当身体发出预警信号时,及时就医永远是最明智的选择。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流感中心2024年度报告、WHO流感防治指南)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
作者简介:
赵姣姣,女,主管护师,科普中国专家、中国卒中学会护理学分会会员、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员、山东省卒中学会护理学分会委员、山东省护理学会会员、山东省科普志愿者协会会员。毕业于泰山医学院护理学本科专业;2007年起,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后更名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先后在急诊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重症医学二科工作。长期从事急诊、重症医学护理研究 。
来源: 赵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