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流感,需要辨证论治。(CFP)

流感季节,病毒肆虐,除了接种疫苗,采取自我防护措施,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医预防流感。中医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科学有效的中医预防流感妙招。区分寒热证型 辨证用药治疗
怎么判断自己的流感症状属于风寒还是风热?该吃风寒感冒颗粒、小柴胡颗粒,还是双黄连口服液?

中医认为,流感需要辨证论治。湿热、阳虚、痰湿等不同体质的人感染流感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中医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分为风热、风寒、痰热等证型,从而根据证型采用不同处方进行治疗,这就是“辨证论治”。

风热和风寒流感临床表现典型区别在于是否出现咽部疼痛,如果有咽痛症状一般为风热流感;而咯黄黏痰则是痰热流感典型的临床表现。

风寒流感常选用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等;风热流感常选用银翘散、疏风解毒胶囊等;痰热流感常选用复方鱼腥草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

儿童和老年人,罹患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人如果患上流感应及时就医,让中医师根据不同的症状、舌象脉象开具对症的中药处方。

缓解流感症状 中药疗效不错

中药对于缓解咽痛、周身酸痛、发热、流涕等流感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不少患者出现痰黄黏稠时,多自行选用川贝枇杷膏、鲜竹沥口服液等具有清热化痰润肺作用的中成药。中医认为,痰黄黏稠多为热毒较重,可配合选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马鞭草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

很多人常把“感冒了,多喝水”挂在嘴边,殊不知过量饮水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加重脾胃运化负担,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中医著作《伤寒论》则提到:“(服桂枝汤后)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流感时喝点热稀饭,在适当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能补充能量,是较好的选择。

注意饮食保暖 提高免疫功能

如果患上流感,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吃药、打针,希望通过药物快速击退病毒。

然而,在医生眼中,增强自身免疫力,才是抵御病毒侵袭的最有效措施。最近气温忽冷忽热,遇到天寒时,人体不得不消耗更多能量物质用来维持正常的体温,用于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能量物质就会相对减少,导致免疫功能降低,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寒伤阳气”。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这里的“脾胃”包括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其中的胃肠道是人体的“营养工厂”,如果过食肥甘、过量饮酒,滥用抗生素,会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同时也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因此,抵抗流感应均衡膳食,适当多补充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适量食用鸡肉、牛肉、鱼肉、豆腐、鸡蛋等优质蛋白质食物,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流感期间要注意保暖,饮食以清淡为主兼顾营养均衡,流感是病毒感染,不要滥用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免疫力低下患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参苏散等中成药调理。

流感非普通感冒

四种症状风险高‍

专家提醒流感不是普通感冒,老年人和婴儿、基础疾病患者、肥胖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等人群尤其要注意。出现以下四种症状时,要提高警惕,包括高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尿量减少、无尿;呼吸频率过快或出现呼吸困难;出现昏迷、嗜睡、谵妄;出现明显的胸痛或腹痛。

48小时是流感治疗黄金期,此时病毒复制活跃,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能尽早抑制病毒复制,进一步服用中药、西药进行对症治疗的效果也会比较好。

相关****新闻‍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风险上升
这个时节,昼夜温差大、冷暖不定,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较为活跃,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风险呈现上升趋势。那么,什么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又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最常见和多发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在所有疾病中位居首位。一般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常急性起病,多表现出发热及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感染所有年龄层的人群,婴幼儿、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等抵抗力较差的人群需要特别警惕。

近年来,国家检测多种病原体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根据目前的数据看,大约有30种病原体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其中有十几种比较常见,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新冠病毒等都是当下较常见的病原体。

采取日常防护和公共卫生措施也可以有效实现呼吸道感染的多病共防,包括室内勤通风换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注意营养均衡,小儿提倡母乳喂养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场所。减少接触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接触时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等措施);特别是就医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以减少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

来源: 泉州晚报、泉州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