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相信很多人家的灶台上,还挂着一串串油亮的腊肠、腊鱼、腊肉等。这些承载着年味的传统美食,既是时光的馈赠,也可能成为健康的隐患。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袁春云教授介绍,腌制食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较长的保存期限,深受许多老年人的喜爱。
例如,泡菜、咸菜、酱菜、腊肉、腊鱼等传统腌制食品,不仅能增添餐桌上的风味,还能作为调味品改善食欲。
然而,这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含有较高的盐分、亚硝酸盐,甚至可能存在霉菌毒素等,长期食用可能会影响健康,尤其是老年人,过量摄入可能加重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
在中医看来,腌制食品多偏咸味、寒性,过食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气血运行。因此,科学合理地食用腌制食品至关重要。
一、腌制食品的健康风险有哪些?
1、高盐摄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腌制食品的最大问题是含盐量高,长期摄入过量的钠会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
从中医角度来看,过咸伤肾,高盐饮食会影响肾气的正常运行,导致水湿潴留,加重肾阳虚、水肿、高血压等问题。
老年人由于肾气本就衰弱,应当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肾脏功能。
2、亚硝酸盐及其潜在致癌性
腌制食品在发酵或储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能转化为亚硝胺,长期高量摄入可能增加胃癌、食道癌、肝癌等消化道癌症的风险。
特别是腌菜类食品,如酸菜、咸菜,在腌制初期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此时食用风险较大。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受损,气血化生不足,容易导致正气亏虚。
过多食用腌制食品可能损伤脾胃,出现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影响气血生化,从而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
3、霉菌毒素影响肝肾健康
腌制食品如果存放不当,容易被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污染,长期食用可能损害肝脏、肾脏健康,并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在中医理论中,霉菌毒素属于湿毒,长期摄入会损伤肝脾,导致湿热郁积,表现为口苦、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疲倦乏力等。
4、营养流失导致膳食不均衡
许多蔬菜和肉类在腌制过程中,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而钙、钾等矿物质也可能受到影响。
老年人如果长期以腌制食品为主食,而忽略新鲜蔬果、优质蛋白的摄入,可能导致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在中医看来,长期食用腌制食品易伤阴,导致阴虚火旺,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心烦易怒等症状。
二、老年人如何科学食用腌制食品?
1、控制摄入量,避免长期食用
腌制食品不宜频繁食用,建议老年人每周不超过2—3次,每次不超过50克。
腊肉、咸鱼等高盐食品,可作为佐餐食品,而非主菜,避免因长期食用影响健康。此外,可搭配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海带,以减少高盐饮食对血压的影响。
2、选择低盐腌制食品
老年人在食用腌制食品时,可以选择低盐泡菜、低盐榨菜、糖醋腌菜等相对健康的腌制食品。
在自制腌菜的过程中,可减少食盐用量,并适量加入陈皮、生姜、花椒、大蒜等中药食材,既能提升风味,还能减少湿寒之气,保护脾胃健康。
3、充分浸泡,减少盐分和亚硝酸盐
在食用腌制食品前,可用温水或流动的清水浸泡1—2小时,去除多余的盐分和亚硝酸盐。
例如,咸鱼、腊肉之类可浸泡1—2小时后再烹饪,降低钠含量;泡菜、酸菜之类,可先用清水漂洗后食用,以减少盐分和亚硝酸盐。
4、存储卫生,避免霉变
在腌制食品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低温的环境中,防止霉菌污染。对于自制的腌制食品应密封保存,避免接触潮湿空气,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生成。
同时,还要避免食用变质或过期腌制食品,如发现腌菜发霉、有异味,应立即丢弃。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袁春云教授提醒:腌制食品虽美味,但老年人应适量食用,选择低盐食品,合理搭配饮食,并注意降低亚硝酸盐、霉菌毒素的风险。通过科学的食用方式和健康饮食习惯,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降低健康隐患,保持身体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熊浙冶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老年病科 熊浙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