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金 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代谢中心。肝脏疾病导致其处理雌激素的能力降低,不能将多余的雌激素“消灭掉”,使得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而增多的雌激素会减弱体内硫氨基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的量增多,从而导致患者的皮肤颜色加深,面色黝黑。此外,慢性肝病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色素代谢,使皮肤上的色素沉积增多。肝硬化患者合并肾上腺功能减退,肝脏无法有效代谢垂体前叶分泌的促黑素细胞激素(促黑素),这进一步促使黑色素分泌增加。
这些变化最终在肝病患者的外观上体现出来。肝病面容的特点包括面部皮肤色泽逐渐变暗、发黑、没有光泽、弹性差、干燥、粗糙,甚至出现“古铜色”面容;有的患者眼周围灰暗尤其明显,有点像“熊猫眼”;有的患者颜面部或鼻尖部出现细小的毛细血管扩张,如纤细的网格,多见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这些面部特征是肝脏健康问题的直观反映,提醒我们关注肝脏的健康状况。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