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低语:远离“无声杀手”

沉默的危机

大家知道什么是高血压吗?有关注过自己的血压吗?平时会定期监测吗?有因为血压的变化而担心、焦虑吗?

为什么会关于高血压发出这么多疑问呢?因为据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7.9%,高血压患病人群约2.45亿人。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是高血压患者。这也意味着,高血压已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正在无声无息地威胁着许多人的健康。因此,高血压也被称为“无声杀手”。

反侦查之刺破高血压的阴谋

面对着这样一个埋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俗话说:“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要想战胜高血压,拔除我们身边潜在的危险,我们就需要了解高血压。

说起高血压,我们最基本的先要知道什么是血压?血压一般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是推动血液在动脉血管内向前流动的压力,也是血液作用于动脉管壁上的侧压力。怎样理解呢?可以把我们的血管想像为一根水管,水管里流过的水就像是我们的身体里流动里的血液。水要想在水管里流动,需要一个力推动它前行。当水流过水管,若没有水管的束缚,水就会冲出水管,所以水对水管产生挤压,给水管了一个力,这两个力叫压力。那么当心脏向血管泵血时,会给血液一个力,让血液流入血管。当血液流经血管时,血液对血管产生挤压,对血管的侧壁造成压力,这两个力就叫血压。

而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是一种可导致心、脑、肾、血管改变的常见临床综合征。通常情况下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被定义为高血压。高血压的类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占90~95%),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一般中老年人会比较容易得该病,但该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在不同性别和种族之间也有区别。继发性高血压(占5%~10%),较少见,它是指患某些疾病时出现的血压升高。

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要想真正的了解高血压,除了知道什么是高血压,我们还要知道导致高血压的都有那些因素。目前在医疗领域认为高血压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遗传和基因的因素。据研究表明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在人群中至少20%~30%的血压变异是由遗传决定的。也就是说在10个高血压患者中至少有2~3个人患高血压是因为遗传。所以说如果家庭成员中有高血压病史,那么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超重肥胖也是引起高血压发病的一大因素。因为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把血液泵送到全身,从而导致引发高血压。此外,肥胖的患者因为肥胖,在其他方面也会导致引发高血压。

高盐膳食及饮酒也与高血压发病显著相关。据研究表明日均摄盐量高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要明显高于日均摄盐量低的人群。同时中度以上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因素之一。

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明,精神长期或反复处于紧张状态的人或从事相应职业的人,他的血管舒缩中枢产生持久的以收缩为主的兴奋,便可以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

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与高血压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缺乏体力活动的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要高于有体力活动的人。同时有研究还发现,体力活动具有降压作用,并且可以减少降压药剂量,维持降压效果。

其实高血压并不可怕,真正的可怕的是高血压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动脉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尿毒症、脑出血等等。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高血压并发症死亡的人数约200多万人。90%的高血压患者均因并发症而死亡。这些数据无一不让我们触目惊心。我们能做的只有积极预防,远离高血压。

以雷霆之势,抵御高血压

我国是全球高血压患者最多的国家,其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的现象。 “三高”是指患病率高,高危险性、高增长趋势。“三低”是指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三不” 即普遍存在不长期规律的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知道问题所在,最重要的是纠正错误,改变现状。所以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高血压,让“无声杀手”无力向我们伸出恶魔之手。

任何事物的有效改变都要从根本下手,对症下药。所以根据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限制钠盐摄入量,清淡饮食。此外,肾功能良好者可以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

正常高值血压者以及高血压患者的膳食管理应减少摄入盐和饱和脂肪,增加摄入蛋白质、优质碳水化合物、钾及膳食纤维。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通过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以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尽量避免使用电子烟,以减少隐蔽性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正常高值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均应限制长期饮酒。

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的混合训练,也建议同时结合呼吸训练与柔韧性和拉伸训练。

可以考虑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和冥想、瑜伽、深呼吸练习等多种方法来减轻精神压力。

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健康睡眠,改善睡眠障碍。

无论是否是高血压患者都应定期测量血压。服用降压药的患者要坚持长期规律服药。

加大宣传,让人人都知道高血压,人人都去预防高血压。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今天开始,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远离“无声杀手”。

来源: 作品征集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