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高血压

你是否听说过,认识的年轻人常常熬夜学习工作,二十几岁就得上“高血压”?是否经历过,身边的一位同学在学校体检时竟然发现自己“血压高压”大于了130 mmHg?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而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根据统计,1991—2015年间,我国20~3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升高了144%,而目前我国3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超过了7000万。这无疑在提醒我们,高血压不再只是“老年病”,青年也应注重血压健康。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得高血压?

当今,青年人有独特的生活习惯,面对着各种环境影响、心理压力等,致病因素更为多样化,应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较显著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在中青年高血压人群中有 17.9%的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2. 高钠饮食

高盐饮食与血压升高之间有密切联系,钾的摄入也是影响人群血压的重要因素。我国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对盐敏感,但我国每标准人日烹调盐的摄入量为9.3g,符合每日摄入量<5g水平的人群比例只有23.3%。青年人喜欢吃外卖、烧烤、火锅等高盐食品,可能会引起不利状况。

3. 体力活动

根据研究,中等体力的运动更能有效降低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水平,尤其是舒张压。青年人由于学习、工作等原因,生活中长期久坐,由于长期缺乏运动,高血压的发生机率增加。

4.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显著。中心性肥胖是以腹部脂肪堆积为特征的肥胖,与全身脂肪相比更易引发代谢异常。青年人代谢率较高,但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从而引发高血压。

5. 心理压力

青年人正处于人生的关键发展阶段,面临着学业、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 长期高压力、精神过度紧张,可以导致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发生变化,引起神经递质浓度与活性异常,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大,心肌收缩力加强,共同导致血压升高。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得高血压?

青年高血压常常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漏诊率比较高,当出现了头晕、头痛、心悸、乏力等症状时,往往也会怀疑是其他疾病。因此,定期体检测量血压尤为重要。

想了解自己是否是高血压,就需要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mmHg;或家庭血压≥135/85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 85mmHg,夜间血压≥120/70mmHg。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在安静、休息、坐位时测量上臂肘窝部位血压,测量前 30 分钟内不喝咖啡、茶水等,禁止吸烟,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 5 分钟后测量。

如果单次测量发现血压偏高,也未必就是高血压。由于血压具有波动性,单次测量结果可能不够准确,因此可以使用动态血压监测或在家庭内多次自测血压。

同时,青少年发生继发性高血压的概率相对较高,诊断时还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或使用某些药物等因素导致的继发性血压升高。

确诊了高血压应当怎么办?

1.及时就医,查明病因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心态,重视病情,及时就医,监测血压,根据医嘱了解自己病情的发展情况。

此外,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应当通过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风险。继发性高血压查明病因后(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明显改善,因此及早明确诊断能提高治愈率,阻止病情发展。

2. 调整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血压的控制和心血管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病情的控制与好转至关重要。

① 合理膳食

青年人常常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而忽视了均衡饮食。为了防治高血压,日常饮食中要注意“三低两高”:低钠、低糖、低动物脂肪、高蛋白、高纤维。多吃含纤维素较高的新鲜蔬菜,多吃香蕉、橙子、菠菜、土豆等含钾食物,少吃腌制品、动物内脏。

② 控制体重

因为学业、工作等事务繁忙,青年人常忽视了体重管理,而导致体重超标。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对青年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BMI应控制在 18.5 ~ 24.9,男性腰围应小于90厘米,女性腰围 应小于80厘米。为此,应当指定合理的减肥计划,注意饮食,规律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

③ 规律运动

运动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建议青年高血压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制定运动计划,将运动变成习惯。

④ 戒烟

吸烟不仅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青年人应当尽早戒烟,并避免处于二手烟环境,尽量避免出入烟草使用频繁的场所,减少接触烟草的机会。

⑤ 调整作息

中青年人群学习、工作压力较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或睡眠不足。而良好的作息习惯对维持血压稳定至关重要。青年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睡眠时间应在7~8小时。

3. 重视病情,及时治疗

长期血压升高,会引起心、脑、肾、视网膜等多种器官损害。要特别注意的是,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与脑卒中有紧密的相关性。青年人若已经确诊高血压,不应觉得趁着年轻可以硬抗,或者临床症状不明显而不够重视,这些都会为身体情况恶化埋下祸根。确诊后,应当积极治疗,根据医嘱确定是否需要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缓病情进展。

结语

青年高血压患者发现患病时往往处于病情早期,如果及时识别和调整,就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广大青年群体也应当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应趁着年轻过度放纵而毁坏了身体,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享受美好青春。

来源: 作品征集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