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您真的了解吗?

怎么突然感觉头有点晕啊,哎呀!原来是早晨忘记吃降压药了。翻开抽屉拿出褶皱药盒或字迹斑驳的药瓶,送一口水下去,歇一下好多了。这正是老年人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一幕,也是中国众多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对于高血压我们了解多少,广大高血压老年人又知多少。走进这篇科普文章,带你重新认识它。

一、高血压原来是这样来的

首先,什么是血压,血压是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受到神经、体液、代谢、激素、免疫等多种生理机制的调节。

简而言之,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日常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年龄的增长、一些疾病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血管硬化、出现斑块、弹性下降,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就会增大,就而形成了我们所谓的高血压。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超过90%以上的患者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其特点是血压升高,然而病因却未能明确。

二、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就得高血压了

根据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规定,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高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低压)大于90mmHg者称为高血压。并且非同日三次测量,一定时期内(一周、半月、一月)测量都呈现高值,那您可能真有高血压了。

但也不排除一些继发性高血压,例如肾实质性高血压、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药物性高血压、妊娠性高血压等一系列引起的高血压。

三、得了高血压可不仅只有高血压

高血压并发症,是指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患了高血压,没有感觉并不代表没有损害。随着病情的发展,细小动脉渐渐发生硬化。中等及大动脉出现内膜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

会慢慢破坏心、脑、肾等器官,堪称健康“隐形杀手”。高血压是目前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引起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使我得高血压的“凶手”

1、肥胖、超重:均属于高血压疾病的易患病因素,特别是中心型肥胖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更高,例如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超重与肥胖者患上高血压的风险将高出1.16~1.28倍。

2、长期抽烟酗酒:随着饮酒吸烟时间的延长,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将随之增加。吸烟和饮酒被认为是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及时戒除烟酒是预防高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途径。

3、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日常高钠、低钾的饮食习惯是诱发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熬夜、暴饮暴食、作息不规律、通宵等不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与血压水平升高密切相关,随着相关危险因素的增多,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将随之上升。

4、缺乏运动: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在生活工作之余未进行相应的体力活动,而缺乏体力活动容易出现肥胖,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概率。

5、心理因素: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烦躁以及惊恐等精神状态下,那么将导致身体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兴奋,非常容易诱发血压水平升高。例如研究发现,精神紧张者患上高血压的概率是其他正常人群约1.5倍。

6、滥用药物:抗生素、激素等药品的滥用,高血压药错误选择,不定时无规律的服药,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有些药物服用不当会引起血压不可控升高。

7、遗传:研究表明,母辈长期处于高糖皮质激素暴露会引起AT1A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异常减低,父辈处于脂多糖暴露则可能导致RAC1基因的组蛋白修饰异常。二者都被发现可以遗传到后辈,并容易引起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生。

除了以上因素外,年龄、性别、职业以及合并症等,均与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

五、高血压不可怕,我们应该这样做

1、监测血压,把它当回事: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关注病情的监测,尤其是要做好血压水平的监测。建议每天坚持早晨晚上各进行血压测量一次,每次测量时需要连续测量三次并计算平均值,这样能够为医生的病情评估和用药方案调整等提供参考依据。

2、控制好自己的体重:体重过高、超重、肥胖大部分人认为是不健康的,但体重过低往往容易忽略,合理的控制自己体重处于一个适宜状态才是至关重要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的平方。正常值为18.5-24kg/m²;小于18.5kg/m²为消瘦;大于24kg/m²为超重。

3、该戒烟少饮酒了:不抽烟不饮酒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抽烟酗酒引起的危害是许多的,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烟酒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其它疾病的可控因素之一,为了您的健康烟还是别抽了,酒还是少喝点。

4、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中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确保每天钠盐摄入量能够维持在5克以内,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控盐小勺”的方式来衡量钠盐的量。老年人喜好腌制品以及年轻人喜好小零食,这些都含有较高钠盐,属于隐形盐,在计算时要一并进行计算。在饮食中要适当食用一些新鲜的绿叶蔬菜、优质蛋白以及水果等从而达到膳食的营养均衡,进而改善身体营养状况提升机体抵抗力。

5、适当合理锻炼很有必要:一般建议每周坚持运动四到七次,可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项目,每次的运动时间应达到30到60分钟左右。如果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高危风险因素,那么在运动前应该咨询医护人员做出专业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从而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在运动项目方面通常可选择瑜伽、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健步行走等方式。

6、心情要美美的: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胜过一切良药,心情愉悦、生活愉快是对疾病最好的治疗,把烦恼抛到脑后,学会疏导,正视负面情绪,增强抗压能力。

7、是药三分毒,吃药问清楚: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坚持降压药物治疗,千万不可随意停药或者更换药物种类。对于不认识、过期药物可真不要吃,生病了要去正规医院治疗,听从医务人员吃药,不可盲目乱吃。

来源: 作品征集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