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人靠衣装
但你的衣服
真的靠得住吗?
近年来 多地抽检发现
部分衣物中致癌物超标20倍以上
简直是行走的致癌炸弹
连灭霸看了都直呼内行
这些“毒衣服”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何选购健康衣物?
元元医生连夜整理避坑指南
快把这波防癌穿搭攻略转起来!
毕竟衣服可以换
命只有一条啊!
“毒衣服”的“毒”是什么?
有啥危害?
“毒衣服”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服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染料和助剂。
为了让衣物颜色鲜艳、防皱、抗缩水等,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使用含有致癌物质的化学物质,如联苯胺和甲醛。
这些物质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1、联苯胺
来源:
常用于合成偶氮染料,尤其用于深色或鲜艳衣物(如黑色、红色等)。
联苯胺无色无味,可通过汗液或摩擦从衣物纤维中释放,且很难被洗掉。
危害:
联苯胺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即对人类具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
联苯胺的代谢产物会引发皮炎、刺激黏膜、损伤膀胱、肾脏等器官,长期接触可能诱发膀胱癌、肾盂癌。
2、甲醛
来源:
用于防皱定型(如免烫衬衫)、固色、防腐,尤其常见于刺鼻气味的新衣服中。
危害:
甲醛也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
甲醛对呼吸道、皮肤和神经系统有显著的刺激作用,短期内接触可能导致咽喉干痒、咳嗽、皮肤过敏甚至支气管哮喘等症状,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鼻咽癌等癌症的风险。
怎么选购健康衣物?
避坑指南请收好!
1. 闻味道
有刺鼻异味的衣物可能含超标甲醛或其他有害物,不要购买
2. 看标签
(1)安全标准:
正规的衣物吊牌上必须有 “GB18401 - 2010” 的安全技术标准标识,这是国家对纺织产品的强制要求,没有或标识错误的衣物,质量难以保证,不建议购买。
(2)成分标注:
查看衣物成分标签,了解面料的具体构成,以便选择更适合自己肤质和需求的衣物。
(3)洗涤说明:
查看洗涤说明,按照正确的洗涤方式保养衣物,能延长衣物寿命,也有助于保障穿着安全。
3. 看安全类别
**A类:**指婴儿能穿的纺织产品。36 个月及以下婴幼儿衣物选 A 类。
**B类:**指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如短袖、衬衣、裙子、袜子等。
**C类:**指不能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产品,如外套、桌布、窗帘等。
4. 看颜色:
避免购买颜色过于鲜艳、易掉色的贴身衣物。
尽量选择无抗皱处理的印花少、浅色自然、面料柔软的纺织材料。
可以用湿纸巾在衣物不显眼的部位轻轻擦拭,或者用白色的布在衣物上摩擦,观察是否有明显掉色。
若掉色严重,很可能染料质量不佳,不符合安全标准,尽量不要购买。
5. 选购买渠道
选大型商场、超市、官方旗舰店等正规渠道,远离地摊 “三无” 及来源不明的 “外贸尾单”。
部分 “外贸尾单” 可能是走私的旧衣服翻新而成,可能携带病菌、细菌或寄生虫卵,卫生状况无法保证,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6. 优选材质
优先选棉、麻、丝等天然纤维材质,少选化纤材质。
谨慎选择宣称有特殊功能的低价衣物。这些衣物可能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或者添加的所谓特殊成分不达标,可能对身体有害。
买了新衣服后
这样做更保险
1. 清洗并通风晾晒
新衣物清洗后能去除部分水溶性有害物质,通风晾晒则可加速甲醛等挥发。有研究发现,穿前清洗衣物可去除60%左右的甲醛。
2. 盐水浸泡清洗
盐水中的矿物质能与衣物纤维结合形成保护膜,有助于固色。同时,甲醛能溶于水,盐水浸泡可以让衣物上的甲醛更多地溶解到水中,从而减少甲醛残留。
使用盐水浸泡时,建议将衣物浸泡30分钟至1小时,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盐水的比例可以是每升水加入1-2汤匙的食盐。
3. 加白醋固色
白醋中的醋酸可以和染料分子结合,形成保护膜,让染料不易脱落。而且,白醋能中和水中的碱性物质,使衣物纤维在更温和的环境中锁住染料,减少掉色和染料残留。
清洗时,在洗涤水里加 1 - 2 勺白醋就行,最好用白醋,别用颜色深的醋,防止染到衣服上。
健康无小事
快转发给身边的亲人朋友
提醒身边人远离“毒衣服”
守护全家健康!
你有没有什么买衣服的小技巧?
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吧!
审核专家
周进
胸部肿瘤内科一病区
门诊一级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武侯院区)周二上午(天府院区)
来源: 四川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