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好故事,忍不住Pick你:矿冶赶路人
矿冶赶路人
记沈政昌院士从事科研工作40年
编者按: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集团党委宣传部联合集团团委组织开展“学思践悟新思想 凝心铸魂建新功”年度主题征文活动,各单位积极响应、踊跃投稿,形成了一批具有集团文化特色的矿冶故事,共同营造了集团改革发展良好氛围。让我们共同欣赏矿冶好故事。
曾记否,四十年前,
他,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
意气风发,怀揣梦想,迈进北矿院,
浮选专题组,从此有了不可估量的明天。
学习,思考,消化,翻遍中外的资料文献,
他遨游在科学的海洋,飞翔于技术的蓝天;
研究,设计,推广,走遍天南海北的矿山,
他忍受科研的孤寂,也能享受工厂的嚣喧;
斗室,粮票,硬座,历经当年的世事艰难,
他磨练不屈的意志,再难也只是风轻云淡;
加班,出差,蹲点,牵挂行业的急难愁盼,
他继承团队的传统,培育国之大者的当担。
十年厚积薄发,他一辈子孜孜不倦,
十年修身磨练,他一辈子豪情满天!
沈政昌院士(第二排 右五)参加浮选机技术鉴定会
曾记否,三十年前,
他,一位自信进取的壮年,
已成为行业的新秀、课题组的骨干中坚。
大型浮选机被国外垄断,
昂贵的价格,让共和国的矿山苦不堪言,
怎么办?怎么办?
可用的外汇捉襟见肘,
求助的矿长泪洒衣衫。
他心急如焚,紧咬牙关,
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北矿院的脸面,
他决心挑起这副重担,
建立我们自己的话语权。
设计,画图,计算,
他奋战在科研一线,长年累月,通宵达旦。
小试,中试,产线,
他忙碌在矿山现场,远离亲人,无悔无怨。
38立浮选机的成功运转,是他英雄试剑,
提振了团队的信心,他剑指更广阔的天。
沈政昌院士指导学生
曾记否,二十年前,
他,一位挺拔儒雅的中年,
毅然到中流击水,直面巨浪险滩。
160立浮选机被国外卡住脖子,亟需攻关,
他拍案而起,我们不干,谁干?
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
他拿出图纸耐心说服,不顾口燥舌干,
为落实工业试验地点,
他三下江铜,两上金川。
试验遇到了数不清的难题、数不清的坎,
他亲自驻扎现场,经常一身泥来一身汗。
2005年160立浮选机在金川试验成功,
现场锣鼓喧天,
他的成果,
让国内用户终于挺直了腰杆,
国外产品的价格当即跌去一半。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金川的职工仍讲述着他当年的苦辣酸甜。
2008年,320立浮选机问世,
成功拿到秘鲁托洛莫克的订单,
他迎来了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跑的这一天,
他书写了我国大型浮选装备发展的新章篇。
沈政昌院士讲课
曾记否,十年前,
他,一位行业的大咖巨磐,
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
誓要登上浮选装备的世界之巅。
历经多年的研发,
680立超大机型在江铜顺利运转,
从此“胖妞”美名扬天下,
节能省药威力显,
人工智能给浮选机装上助推火箭,
无人值守,智能维保,
回收率提高两个百分点,
把矿石吃干榨尽,大国重器领跑世界前沿。
2021年,他迈进学术的圣殿,
建立基于搅拌雷诺数相等和悬浮相似为核心的浮选机放大设计方法,
突破了浮选装备大型化的理论门槛,
提出提高运输区高度和加强预矿化的学术观点,
让粗颗粒和细颗粒不再难选,
开发水平配置独门绝技,引来世界惊叹,
建立我国浮选装备新体系,
提出大型化、高效化和专属化的中国方案,
他的学术思想引领行业发展,
他的专著和论文成为行业的经典文献,
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何梁何利奖……
国家为他的智慧和汗水点赞。
他实事求是,永葆学者的风范,
他引领科技发展,无愧院士的头衔,
他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负总书记的期盼。
沈政昌院士在IMPC大会作报告
四十年,它是那么漫长,却又弹指一挥间,
当年翩翩的青年,已成今天的北斗泰山。
他的足迹踏遍了国内外几百座重点矿山,
从中国最东部的珲春紫金,到西部戈壁的罗布泊钾盐,
从江西的温暖湿润,到西藏的缺氧高寒,
从南非的草原腹地,到秘鲁的4600米高山,
无不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和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雄心赤胆,
产品出口四十多个国家,全球应用台数超两万。
他是矿冶集团的学术超男,
他是科技战线的劳动模范,
他是中央企业的优秀党员,
他是矿冶赶路人,用四十载超越了西方国家的一百年。
沈政昌院士近照
今天,我们在这里见面,回顾他四十年书写的华丽诗篇,今天,我们在这里座谈,总结他对公司、行业和国家的贡献,今天,我们在这里设宴,感谢他对后辈的关爱指点,今天,我们在这里万语千言,声声祝他生活幸福,永远康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期待他带领我们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来源: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