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曾记载一条名为“丹水”的河:“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此河孕育着丰富的物产,凤凰翩翩飞舞于其上,人鱼悠然游弋于水中,两岸五色丹木硕果累累,河床之上玉石熠熠生辉。这条河便是今日之丹江。

丹江,古称丹水,为汉水最长之支流。其发源地位于秦岭山脉凤凰山南麓,商洛西北部。自西向东穿秦岭而出,途经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等地,跨越千山万水,汇聚百溪之流,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注入汉江,全长378公里,陕西境内河段长达249.6公里。

丹江因水质之清丽而声名远播,唐代文人张又新在其《煎茶水记》中,将丹江尊为“天下名水”之列。《陕西通志》卷8中记载,李秀卿精选的天下名水二十种中,丹江荣居第十五位。

关于丹江的命名,传说中与尧帝的长子丹朱息息相关。丹朱曾在此地治水数载,功绩卓著,后安息于此,人们为纪念这位治水英雄,将此江命名为丹江。另有一种说法,丹江得名于其盛产“得者多寿”的神奇“丹鱼”。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丹水》中的记载,“水(丹水)出丹鱼”,正是这一传说的有力佐证。

丹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是楚文化的摇篮,楚国最初的都城丹阳便因坐落于丹水之北而得名。

自古以来,丹江便是一条贯穿陕西、河南、湖北三省的黄金水道,在中国航运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追溯至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其中记载了荆州贡赋送达冀州的古老路线需经过丹江水运。这一记载表明,早在战国初期,丹江水路就已经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辉煌通航史。

Part /** 01.

丹江赈运记

丹江与灞水的源头仅一岭之隔,相距不过数公里,处于两条河流最为接近的地带。唐中宗景龙年间,为了将汉江下游的丰富物产运送至长安,宰相崔湜提出了修建丹灞道的建议,该建议旨在打通丹江与灞水之间的部分水道与陆路交通:“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巉山出石门,北抵蓝田,可通挽道。”

丹灞道的建成,不仅沟通了丹江与渭水的航运,更使得江淮地区的物产得以通过水路直达长安。尤其是在唐代中后期,地方藩镇势力阻断了淮河和汴河的漕运,朝廷不得不依赖丹江航道来输送江淮货物,从而有效缓解了藩镇割据带来的交通困境。

清康熙三十二年,关中西安与凤翔遭遇饥荒,湖广总督丁思孔主持修复丹江航道,以舟船疏浚泥沙。修复后,襄阳的20万石仓米经丹江行带运至龙驹寨,再陆运至长安,救济灾民。

在这一时期,丹江的航运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丹江航道曾三次运送赈灾粮食共计30万石。

Part /** 02.

丹江烽火史

丹江航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眼中的战略要地。在这片水域上,尧舜禹曾挥师东征,发动了著名的三苗之战。

史载,“尧伐有苗,战于丹水之浦”,舜帝继位后,“舜却苗民,更易其俗”,成功改变了苗民的习俗。而大禹更是凭借丹江与汉江的航道,一路南征至长江以南的公安、石首及澧县等地,最终使三苗部落遭受重创,溃不成军。秦晋“伐鄀之战”、秦楚“丹阳之战”也都在丹江沿岸发生。

Part /** 03.

丹江诗韵长

丹江航运也滋养了丹江流域文学的繁荣。屈原在流放汉北期间,于丹江流域的山水间挥洒笔墨,创作了《国殇》、《天问》和《抽思》等千古绝唱。李白、杜牧等文学巨匠,亦在此流域留下了众多传世名篇和佳句。

《丹水》

唐·杜牧

何事苦萦迥,离胸不自裁。

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

沉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

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徐霞客北谒华山后,从丹江流经的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码头启航,顺流而下,漂流丹江全程。他乘坐贩盐的顺风船,在狂风暴雨中穿越了险峻的丹江水路,总计漂流了310里,留下了对丹江航运的深刻记忆。

他在《徐霞客游记·游太华山日记》中如此描绘丹江泛舟的景象:“雨后,怒溪如奔马,两山夹之,曲折萦回,轰雷入地之险,与建溪无异。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欲仙也。”

Part /** 04.

丹江商帆兴

丹江作为汉江的重要支流,承载着南北交通的重任,沿岸兴起众多码头与城池,也促进了丹江流域的商业兴盛。

明万历天启年间,丹凤县龙驹寨成为“康衢数里,巨屋千家”的繁华商埠。志书中记载:“鸡鸣多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是以百艇联樯、千蹄接踵、熙熙攘攘。”

据《商州直隶州乡土志》所述,清末民初,龙驹寨每年通过丹水运至襄阳的物资主要包括核桃、漆油、木耳、五倍子和苍术。而从汉口、均州运至龙驹寨的物资则主要是布匹、火柴、红白糖、麻、烟草。此外,由山西、潼关陆运至龙驹寨的物资主要有棉花、盐、黄表等。

Part /** 05.

一江清水送京津

对于丹江而言,南水北调工程宛若其生命历程中的分水岭。如今,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水源地,丹江继续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其库容高达290.5亿立方米,为京津地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清洁水源,成为了北京乃至华北地区不可或缺的水源宝库。

同时,丹江流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丰富多样,丹江漂流等项目得到了充分开发,使之成为备受瞩目的旅游胜地。

丹江之水,悠悠千年,历经岁月洗礼,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出浓浓的古韵遗风。她的故事,将犹如她永续不断的生命,继续在时间的长河中演绎着永恒的华章。

来源: 陕西水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