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特殊木本植物群落,是连接陆地、淡水和海洋的重要生态系统。它们具有发达的呼吸根、支柱根等适应性特征,能够在盐度高、氧气含量低等极端环境中生存繁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红树林承载着巨大的生物多样性,它们是海洋生命的“大产房”,每年养育了近8000亿只幼鱼、对虾、双壳贝类和成蟹,保护并供养着世界各地无数的沿海社区,并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的角度讲,红树林犹如海岸的天然屏障,能有效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线,减少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对沿海地区的破坏。此外,红树林具有强大的固碳能力,是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红树林的生物量和表层土壤中平均每公顷储有394吨碳。一些红树林地区,如菲律宾的红树林,平均每公顷的碳储量超过650吨。红树林还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
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围海造地、污染等,全球范围内的红树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2024年IUCN发布的《生态系统红色名录》显示,全球50%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单元面临崩溃的风险,近20%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被列为濒危、或极度濒危。保护红树林迫在眉睫。
全球40%的红树林位于自然保护地内。在许多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和孟加拉国,超过75%的红树林受到保护。在阿联酋、迪拜、新加坡和中国等地,城市保护地让人们有机会在城镇和城市接触红树林。但在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缅甸等其他国家,保护地的覆盖率不到5%。全球红树林联盟制定了到2030年将保护率翻一番的目标,但要在全球范围内达到80%的保护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这需要大幅增加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的应用。
(本文为日常工作记录,供了解和参考。)
文 | 王昆山
审 | Maggie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略
来源: 海洋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