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软组织挫伤?

软组织挫伤是指皮肤、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因外力撞击或挤压导致的损伤,通常不伴随骨折或开放性伤口。常见症状包括:

- 疼痛与压痛:受伤部位触碰时疼痛明显

- 肿胀与淤青:局部血管破裂导致皮下出血

- 活动受限:关节或肌肉活动时疼痛加剧

二、紧急处理:48小时内遵循“RICE原则”

1. Rest(休息)

- 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损伤。

- 使用拐杖或护具辅助行动(如涉及下肢)。

2. Ice(冰敷)

- 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敷15-20分钟,每日3-4次。

- 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3. Compression(加压包扎)

- 使用弹性绷带适度包裹患处,减少肿胀。

- 提示:包扎后需检查远端肢体是否发紫或麻木,避免过紧。

4. Elevation(抬高患肢)

- 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如腿部垫高)。

三、恢复期护理(48小时后)

1. 热敷促进循环

- 肿胀消退后改用温热毛巾或暖宝宝热敷,每日2-3次,加速淤血吸收。

2. 药物辅助

- 外用药:可选用含双氯芬酸钠的凝胶(如扶他林)缓解炎症。

- 口服药: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短期使用(需遵医嘱,胃病患者慎用)。

3. 适度活动

- 疼痛减轻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避免肌肉僵硬。

- 从轻柔拉伸过渡到低强度运动(如散步)。

四、警惕这些情况,及时就医

- 疼痛持续加重或3天后无缓解

- 患处严重肿胀、皮肤发紫或出现水疱

- 无法承重(如无法站立)或关节明显畸形

- 伴随发热、伤口渗液(警惕感染)

五、常见误区纠正

- 误区1:立即揉搓或热敷伤处

→ 可能加重出血,24小时内应冷敷。

- 误区2:认为淤青越深伤势越重

→ 皮下出血颜色与个人凝血功能相关,未必反映严重程度。

- 误区3:完全静养不活动

→ 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需循序渐进恢复运动。

六、预防再次受伤

1. 加强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瑜伽)

2. 居家环境防滑:浴室铺防滑垫,保持地面干燥

3. 运动前充分热身,穿戴护具(如护膝)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老年人:更易因骨质疏松引发骨折,摔倒后建议尽早就医排查。

- 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需密切观察是否感染。

- 儿童:淤青消退较快,但需关注是否因疼痛影响正常活动。

总结

软组织挫伤通常1-2周可自愈,科学护理能显著缩短恢复时间。牢记“休息保护—对症处理—逐步康复”的原则,避免过度焦虑或忽视风险信号。如有疑虑,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切勿盲目用药或推拿!

小贴士:可用手机拍摄受伤部位每日变化,方便就医时向医生展示病情进展。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遵医嘱)

通过以上措施,患者能更安全有效地应对软组织挫伤,降低并发症风险。健康无小事,科学护理是关键!

来源: 《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