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养生的话题中,维生素 D 的作用逐渐受到大众关注。多数人知晓它与骨骼健康紧密相关,却很少有人了解维生素 D 不足和肾脏健康之间的微妙联系。维生素 D 不足真的会伤肾吗?如果是,我们又该如何正确补充维生素 D 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其中的奥秘。

维生素 D 与肾脏的紧密联系

维生素 D 并非单纯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更像是一个 “多功能调节因子”。维生素 D 进入人体后,首先要在肝脏中经过初步转化,随后进入肾脏,在肾脏特定酶的作用下,完成最终的活化过程,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 1,25 - 二羟维生素 D。这种活性形式的维生素 D 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从肾脏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维生素 D 活化的关键场所,同时,维生素 D 也对肾脏健康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活性维生素 D 能够调节肾脏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维持肾脏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它可以抑制肾脏细胞的过度增殖和纤维化,减少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维生素 D 不足如何伤肾

  1. 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 D 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调节钙磷代谢。当维生素 D 不足时,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血钙水平下降。为了维持血钙的稳定,甲状旁腺会分泌更多的甲状旁腺激素(PTH)。PTH 会促使骨骼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同时增加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和对磷的排泄。长期的维生素 D 不足会导致钙磷代谢持续紊乱,血钙降低、血磷升高,钙磷乘积失衡。过高的钙磷乘积会使钙盐在肾脏等软组织中沉积,形成钙化灶,损伤肾脏组织,影响肾脏功能。

2. 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失衡:维生素 D 与RAS 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正常情况下,维生素 D 可以抑制RAS 的过度激活。当维生素 D 不足时,这种抑制作用减弱,RAS被异常激活。RAS 的激活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肾脏的血管阻力增大,肾小球内压力升高。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肾小球会逐渐硬化,肾小管萎缩,肾脏功能受损,进而引发慢性肾脏病。

3. 免疫调节异常:维生素 D 在免疫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同时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维生素 D 不足时,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紊乱,机体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发生感染。而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也容易受到感染的波及,引发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此外,免疫调节异常还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如肾小球肾炎等。

补充维生素 D 的正确方法

  1. 晒太阳:晒太阳是最自然、最经济的补充维生素 D 的方法。皮肤中的 7 - 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转化为维生素 D3。建议每周至少晒太阳 2 - 3 次,每次 15 - 30 分钟,选择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之间,此时紫外线较为充足。但要注意避免暴晒,以免晒伤皮肤。可以选择在户外散步、慢跑、做瑜伽等,既享受了阳光,又进行了适度的运动。

2. 食物补充:某些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 D。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主要包括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鳕鱼等,这些鱼类不仅维生素 D 含量丰富,还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益;动物肝脏,如猪肝、鸡肝等,也是维生素 D 的良好来源,但由于动物肝脏胆固醇含量较高,不宜过量食用;蛋类,如鸡蛋、鸭蛋等,蛋黄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 D;奶制品,如牛奶、酸奶等,部分奶制品会强化维生素 D,在选择时可以查看食品标签。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这些食物,有助于补充维生素 D。

3. 维生素 D 补充剂:对于无法通过晒太阳和食物满足维生素 D 需求的人群,如老年人、素食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可以考虑服用维生素 D 补充剂。常见的维生素 D 补充剂有维生素 D2 和维生素D3,一般建议选择维生素 D3,其生物利用度更高。在服用维生素D 补充剂时,要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按照推荐剂量服用,避免过量摄入。过量摄入维生素 D 可能会导致高钙血症、恶心、呕吐、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维生素 D 不足确实会对肾脏健康造成损害,通过晒太阳、食物补充和合理使用补充剂等正确方法补充维生素 D,对于维护肾脏健康和整体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在关注身体健康的道路上,不要忽视维生素 D这个小小的营养素,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为肾脏健康筑牢防线。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