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肾病似乎只是后天不良生活习惯、疾病等因素导致的。但实际上,肾病也存在遗传的可能性。如果家族中有肾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就需要格外关注自身肾脏健康,了解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肾病。

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

1.多囊肾病: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ADPKD 更为多见,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意味着只要父母一方携带致病基因,子女就有 50% 的概率遗传到该基因并发病。患者的肾脏会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这些囊肿会逐渐增大,压迫正常的肾组织,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腰痛、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ARPKD 相对少见,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常在婴幼儿期或儿童期发病,病情较为严重,除了肾脏受累,还可能伴有肝脏等器官的病变。

2. 遗传性肾炎:也称为 Alport 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肾小球的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有 X 连锁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多种类型。X 连锁显性遗传最为常见,男性患者病情往往比女性更严重。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尿,多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出现,常伴有进行性肾功能减退,还可能伴有听力下降、眼部异常等肾外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多数男性患者会在 30 - 50 岁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女性患者病情相对较轻,但部分也会出现肾功能不全。

3. 薄基底膜肾病:这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变薄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少数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一般不伴有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大多正常,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减退,尤其是在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感染等)时。

二、家族中有肾病患者的应对措施

1.了解家族病史:对于家族中有肾病患者的人来说,首先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家族病史。了解患病亲属的具体肾病类型、发病年龄、病情进展、治疗情况等信息,这有助于判断自己是否存在遗传风险。可以通过与家族成员交流、查看病历资料等方式收集这些信息,并记录下来。如果家族中多人患有同一种肾病,且发病特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那么遗传的可能性就较大。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是早期发现肾病的重要手段。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 C 等)、尿常规检查(查看是否有蛋白尿、血尿等异常)、肾脏超声检查(观察肾脏的结构和形态)等。对于有明确遗传倾向的人群,体检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早期发现肾病的蛛丝马迹,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3.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无论是否存在遗传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肾病都至关重要。在饮食方面,要控制盐、蛋白质和磷的摄入,避免高盐、高脂、高蛋白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营养均衡。适量运动也不可或缺,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同时,要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精神压力。

4. 遗传咨询:如果家族中有肾病患者,且怀疑存在遗传风险,建议寻求专业的遗传咨询。遗传咨询师可以根据家族病史、个人健康状况等信息,进行遗传风险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他们可以解释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发病概率、检测方法等知识,帮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遗传状况,做出合理的决策。例如,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夫妇,如果家族中有遗传性肾病,遗传咨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生育后代的遗传风险,指导他们进行产前诊断或采取其他干预措施,降低患病胎儿的出生风险。

肾病确实存在遗传的可能性,家族中有肾病患者的人需要提高警惕。通过了解常见的遗传性肾病、掌握家族病史、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寻求遗传咨询等措施,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肾病,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肾脏健康。让我们重视遗传因素对肾病的影响,积极行动起来,为肾脏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