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公开征集评选,近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已经确定,登月服命名为“望宇”,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

据了解,继2023年首次公开征集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后,2024年9-10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先后启动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征集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共收到来自航天、科技、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组织机构与社会各界人士的9000余份投稿。经专家遴选评审,最终将登月服命名为“望宇”,将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两个名字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

“望宇”:遥望宇宙、探索未知

其中的登月服“望宇”寓意遥望宇宙、探索未知,与执行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飞天”舱外服相呼应,寓意在实现飞天梦想、建成“太空家园”之后,中国载人航天踏上了登陆月球、遥望深空的新征程,也传递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太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的坚定立场。

广义而言,航天服可以分为舱内服(IVA)和舱外服(EVA)两类。舱内服主要用于航天器内部,功能侧重于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基本生命保障,要求较低。而舱外服则用于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下活动,需要具备供氧、恒温、抗辐射、防微流星体撞击等诸多复杂功能。

中国此前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已经在空间站任务中表现卓越,但要想在月球上使用,还远远不够,所以此次亮相的“望宇”登月服与一般的舱外服相比,必须额外满足几个关键需求:

首先是适应月球环境。月球表面的温差极端,白天可达127℃,夜晚则可骤降至-173℃。在这样的环境下,登月服需要拥有更高级的温控系统,保证航天员在极端温差中依然能够正常活动。

其次是增强灵活性。在微重力环境下,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大多是飘浮状态,而在月球上,他们需要真正“行走”甚至奔跑、跳跃,执行各种科研任务。因此,登月服必须更加灵活,特别是在关节设计上要大幅优化,以便航天员能够自如弯曲、伸展和操控设备。

此外,登月服还需要具备更强的耐用性。太空舱外任务通常持续数小时,而登月任务可能长达数天,甚至涉及月面驻留。

登月服不仅要能长时间提供生命支持系统,还必须能抵御月球表面的细小尘埃。这些月尘极为锋利,可能损坏设备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登月服的材料必须具有超强的防护能力。

这次的“望宇”登月服,运用了大量中国航天新技术,在生命保障、材料工程、人体工学等领域打造出了“飞天”的升级版,说它是一款完全为登月任务量身定制的“单人移动生命舱”都不为过。

**“探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实践

此前的月球车叫“玉兔”,有着在广寒宫中穿梭的灵动之感,而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则寓意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实践,鲜明体现月球车将助力中国人探索月球奥秘的核心使命与应用价值,与“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高度契合,彰显中国载人航天勇攀高峰、不懈求索的创新精神。

要在月球表面顺利行驶,“探索”需要解决多个技术难题,月球地表布满陨石坑、岩石和松软的月壤,地形复杂,因此月球车的轮胎不能使用充气轮胎,而是要采用特殊的金属编织结构,确保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稳定行驶。

同时,考虑到月球上没有空气流动,传统的散热方式无法使用,因此“探索”还需要搭载高效的热控系统,避免因电子设备过热而影响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探索”还可能具备半自动驾驶能力。考虑到未来中国的载人月球基地建设需求,月球车不仅仅是短途交通工具,更可能成为长远探索的重要载具。未来,航天员甚至可能远程控制“探索”执行无人任务,让它先行勘察月球地形,为更长远的驻留打下基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张崇峰表示,“探索”既表征着我们要到月球去探索新的领域,看看宇宙中未知的地方,也是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们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机会。我们做的载人月球车样机已经完成了模拟月面实验场的实验,也在野外实验场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工作。

目前,“望宇”登月服和“探索”载人月球车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目标2030年!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稳步推进

据介绍,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已完成前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深化论证,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按计划,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将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统筹利用载人前的飞行试验和载人登月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初步规划了月球科学、月基科学和资源勘查利用三个领域九大方向的科学目标。

此前,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公布,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它们将与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一起,完成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

“梦舟”飞船是在神舟飞船基础上全面升级研制的新型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主要用于我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兼顾近地空间站运营,具有高安全、高可靠、多任务支持、可重复使用的特点,登月任务可搭载3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环月轨道,近地轨道飞行任务可搭载7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空间站。

“揽月”着陆器是我国全新研制的地外天体载人下降与上升飞行器,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主要用于环月轨道和月球表面间的航天员运输,可搭载2名航天员往返,并可携带月球车和科学载荷,具有高安全、高可靠、落月精度高、适应月面环境能力强等特点,是航天员登陆月球后的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数据中心,支持开展月面驻留和月面活动。

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航天服、载人月球车等正按计划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相关地面试验,保障上述生产试验的一批地面设施设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紧前开展文昌发射场建设。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海内人物

来源: 央视新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