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痛神药”蒲地蓝,体寒者慎用

本刊记者/张美娴

受访专家 王姿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最近的病毒有点凶,甲流、新冠一波接一波,喉咙痛成了“国民病”。

很多人又从药箱翻出蒲地蓝——他们去年底得新冠,“刀片嗓”痛不欲生,一吃蒲地蓝就管用!而且,这药小孩也能吃,安全!

但中药师王姿媛提醒,蒲地蓝虽好,只有对证才能见效,否则反而会导致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大苦大寒之药,**热证才见效

蒲地蓝,顾名思义,组方有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还有一味黄芩。

这四味药有一个共同点:性味苦寒——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苦地丁:味苦、辛,性寒,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板蓝根:味苦,性寒,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黄芩:味苦,性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它们加在一起,使得蒲地蓝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对于热证的功效尤其显著。

当体内热毒内盛,出现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使用蒲地蓝就特别见效——好比泼一大盆冷水,把大火迅速浇灭。

王姿媛药师指出,具体来说,以下情况一般比较适合服用蒲地蓝。

**·热证所致的咽痛:**患者往往会发热,不怕冷,咽喉红肿疼痛,甚至化脓。

**·腮腺炎、牙龈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痤疮等,且热邪较盛:**患者多有发热、口渴、口气臭秽、舌苔黄腻、大便秘结等症状。

**·身上长疖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甚至化脓。

注意,如果感染情况比较重,应该去医院就诊;服用三天症状不缓解,也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发现过敏反应,需要立即停药。

体寒者使用**,**易腹泻、呕吐

王姿媛药师提醒,蒲地蓝是苦寒药,平时体质比较壮实、脾胃较好的人,使用效果相对更好。

但如果是脾胃虚寒者(平素易腹痛、腹泻、喜暖),哪怕出现上述症状,也应慎用。

“尤其是那些平时手足冷、月经少、颜色淡、常常痛经的女性,一定要慎重使用这个药。”

否则,苦寒药物容易对他们的脾胃造成损伤,导致恶心、呕吐、腹泻、过敏等不良反应。

此外,孕妇、过敏体质者也要慎用。

孩子用药**,**要注意剂量

蒲地蓝最受欢迎的点,就是孩子也能用,曾经被称为儿科神药。

王姿媛药师解释,中医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一旦饮食积滞、外感风热或暑热,体内都容易化热,表现为“上火”的表现,如发热、扁桃体炎、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

这时候可以短期使用蒲地蓝,会有不错效果。

但要注意,有些感冒并非热证。

有些儿童虽然发热、咽痛,但同时又恶寒、恶风、鼻流清涕,舌苔白,可能是外感风寒或寒热夹杂。如果此时使用蒲地蓝,可能如雪上加霜,加重病情。

此外,孩子用药,还要特别注意用法用量,避免摄入过多。

不同年龄段,剂量不同,比如——

l 6个月到2周岁:按照公斤体重来给药,一般按每天每公斤1毫升,分3次口服;

l 2~6周岁:每次5毫升,每日3次;

l 6~12岁: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l 12周岁以上:每次10毫升;每日3次,病情缓解时及时停药。

王姿媛药师提醒,如果家长把握不准剂量,又不懂辨证,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为安全。(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讯员刘庆钧对本文的帮助)(编辑:凌茜雯)

不同剂型的蒲地蓝,有啥区别

|| ||

来源: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