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定期体检逐渐成为大家关注自身健康的重要方式。当拿到体检报告时,密密麻麻的指标和数据让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些指标看似普通,却可能是肾脏在向你发出 “求救信号”。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和内分泌器官,一旦出现问题,会对全身健康产生深远影响。了解这些指标,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肾脏疾病的端倪,为早期干预和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尿常规相关指标

1. 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一般尿常规检测呈阴性。一旦检测结果显示尿蛋白阳性,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这可能是肾脏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表现,原本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持续性的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重要标志,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微量白蛋白尿则是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在糖尿病患者中,监测微量白蛋白尿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至关重要。

2. 尿潜血:尿潜血阳性意味着尿液中存在红细胞,可能肉眼无法察觉,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这可能是由于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的病变引起,如肾小球肾炎、肾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从血液进入尿液;肾结石会划破泌尿系统黏膜,导致出血;泌尿系统感染则会引起黏膜充血、水肿,也可能出现血尿。不过,女性在生理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可能会因经血污染尿液而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复查很重要。

3. 尿比重:尿比重反映了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成年人的尿比重在 1.015 -1.025 之间。如果尿比重持续低于 1.010,可能提示肾脏的浓缩功能减退,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衰竭等疾病;而尿比重持续高于 1.030,可能与脱水、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但也可能是肾脏疾病导致尿液浓缩异常。

肾功能相关指标

1. 血肌酐:血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正常情况下,血肌酐水平相对稳定。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肌酐的排泄减少,血肌酐水平就会升高。血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它的升高通常出现在肾功能受损较为严重时,一般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 50% 以下时,血肌酐才会明显升高。因此,不能仅仅依靠血肌酐来早期发现肾脏疾病,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 尿素氮: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同样主要经肾脏排泄。血尿素氮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高蛋白饮食、发热、消化道出血等非肾脏因素也可能使其升高。但在排除这些因素后,尿素氮升高常提示肾功能减退。不过,与血肌酐类似,尿素氮对早期肾脏疾病的敏感性也较低。

3. 胱抑素 C:近年来,胱抑素 C 作为反映肾功能的新型指标受到广泛关注。它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几乎完全由肾小球滤过,且不受性别、年龄、肌肉量等因素影响。因此,胱抑素 C 比血肌酐和尿素氮更能早期、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在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指标

1. 血尿酸:前面提到尿酸高对肾脏有危害,这里也是如此。血尿酸水平升高不仅与痛风相关,还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引起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等疾病,进而损害肾功能。因此,体检时发现血尿酸升高,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尿酸水平,保护肾脏。

2. β2 - 微球蛋白:β2 - 微球蛋白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近端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和分解代谢。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尿液中 β2 - 微球蛋白排泄增加;而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血中 β2 - 微球蛋白水平会升高。所以,检测血和尿中的 β2 - 微球蛋白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小管和肾小球的病变。

体检报告中的这些指标是我们了解肾脏健康的重要窗口。当发现这些指标异常时,不要惊慌,但也绝不能忽视。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保护好我们的肾脏,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定期体检、关注指标变化,是守护肾脏健康的关键一步。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