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当地几处市民常用的山泉水取水点按照GB5750-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的采集检验。结果显示,所有采样点的山泉水8项毒理指标(不含消毒副产品指标),16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全部合格,但3项微生物指标中,所有的取样点采集的水样,总大肠菌群却全部不合格。这看似诡异的现象,背后有着清晰的原因。

图源:Pixabay

山泉水多为地表水,取水点的水是由多处地表水源汇聚而成,这些水源在流动过程中,与地表接触,裹挟着泥沙、人畜禽类排泄物。并且,山泉水缺乏自来水厂严格的过滤、沉淀和消毒措施,这就导致水中难免携带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如果直接饮用,很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一句话:山泉水看似洁净又安全,其实颇多潜在风险,并不宜直接饮用,轻则可能危害健康,严重时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因此不建议直接饮用。若因特殊情况不得不饮用,务必遵循以下原则:

1.非紧急,不饮用:在非战争行动和地质灾害等紧急状态下,尽量不饮用未经检测、水质状况不明的山泉水。

2.煮沸处理:如果出于个人喜好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饮用山泉水,应优先选择流动的山泉水,并通过使用明矾(即硫酸钾铝)或聚合氯化铝处理,再用煮沸的方式进行消毒,有效杀死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和病毒后方才饮用,以提高饮用山泉水时的安全性。

3.选择材质安全的容器:用于山泉水取水和储水的容器设备,必须无毒、无味、无害,容器如果是高分子材料的,最好是无色透明,凡是白色、绿色和浅黄色等常见材料制定的桶、瓶等因材质中含苯、氯等成分者的一律不用。

饮用山泉水,一定要谨慎,必须充分考虑其潜在风险,并采取正确的饮用方式,确保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供稿单位:重庆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邹老师的科普花园苏丹助理工程师、旷春梅副主任医师、邹静波主任技师

审核专家:李涵斌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