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餐饮揭黑大师”们,究竟是食品安全的吹哨人,还是焦虑制造者。
“海克斯科技”的胜利,刺痛了谁的软肋
本刊记者/麦蔚
“海克斯科技”正爆红于网络。
这个出自游戏《英雄联盟》的词语,特指一种魔法和科技融合的顶尖技术,但在短视频博主口中,它成为了将食材“化腐朽为神奇”的方式。
奶茶,是用奶精粉和植脂末调配而成;
牛排,是用牛碎肉和鸭肉、鸡肉、猪肉压制而成;
一勺三花淡奶入锅,白开水立刻变成白色羊汤……
以刘怂和辛吉飞为代表的博主们,以展现“科技与狠活儿”,一月涨粉数百万。
大众的震惊、疑惧与愤怒,成就了这场流量盛宴。
但情绪过后,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面对生活中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
“科技与狠活”,究竟有多狠
让“海克斯科技”大火的,要数两位东北小伙:刘怂和辛吉飞。
生活中的刘怂,是一家烤肉店老板,今年8月,因为拍摄“三花淡奶变羊汤”视频,让他顿时跻身“流量顶流”。
这个视频内容还颇有些戏剧性——
做菜30年的老师傅正在熬骨头汤,熬了两个小时汤色都未变白。老师傅表示,这还需要泡一宿。
刘怂听罢,向清水锅中挖了一勺三花淡奶,搅拌两下,汤立刻变白。
视频以老师傅一脸尴尬地表示“这不是骗人么”结尾。
观众们从中推人及己,联想到餐厅里奶白的面汤、炖汤,感受到生活中受到巨大的欺骗。
而34岁的辛吉飞,才是这场“海克斯科技”狂欢的缔造者。
本职是卖调料的他,曾是烤面筋小店的摊主,熟悉街头小吃的制作。今年,他开始制作一系列“科技视频”:合成奶茶、合成蜂蜜、合成鸡肉、合成牛肉丸等等。
他还会配以夸张的画风:戴上防毒面具,在低端食材上,加入各式各样的食品添加剂,边加还会边说“吃完头发掉光光”,最后再配上标志性的歪嘴表情,说上一句:“这都是纯纯的科技与狠活儿!”
令人大开眼界!这些画面,让网友纷纷觉得,眼前的食物已经不是食物,而是各式各样的“科技”!
不反对添加剂,反对欺骗
视频爆火后,不堪热议的辛吉飞一度退出抖音。其中一种质疑便是:与其说他们是食品安全的揭黑者,不如说是焦虑的制造者。
这些科技满满的“烹饪技巧”,到底应不应该被接受呢?
这里面,离不开一个最基础的东西——食品添加剂。
——————————
争议背后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信息差:
很多人尚未认清一个事实,食品添加剂在如今食品工业时代已经无缝不入。
但在加工食品从业者看来,这早是客观现实,不算“黑料”。
而深究之下,这个信息差背后所引申出的餐饮行业“潜规则”,用低端食材,经添加剂加工,再高价卖出,或欺瞒误导,才是消费者感受巨大愤怒的根源。
————————————————
要更好理解,我们举几个例子谈谈。
**三花淡奶变羊汤:**老妈蹄花汤底里的那块猪油
羊汤加三花淡奶为什么会变白?其中,三花淡奶就起了添加剂的作用。
羊汤、鱼汤熬煮后呈现奶白色,其实是里头的蛋白与油脂的作用。蛋白具有亲水亲油的分子属性,当蛋白包裹那些细小油脂滴后,油脂就不会与水分层浮起,而是分布在水中,使光线发生散射,从而让汤在视觉上呈现乳白色的状态。
这个机制,也叫乳化。一般长时间熬煮,羊骨头才能释放足够蛋白与油脂,来让汤呈现乳白色。
三花淡奶,说白了就是没有加糖的全脂炼乳,属于牛奶制品,不算正儿八经的食品添加剂。
但它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所以加入汤中,也能起到乳化的作用,因此让羊汤神奇变白。
类似做法,其实生活中很常见。譬如,传统中国菜老妈蹄花,在熬煮汤底时会加入一块猪油,来让汤底更好地变成奶白色。
三花淡奶无毒害。之所以让我们如此震惊,一方面“三花淡奶”是个比较新的加工产品,我们不熟悉,另一方面也确实让人意识到餐厅中“老火靓汤”,可能造假。
**没有奶的奶茶:**为你打开饮料的新世界
很多年轻人看完海克斯科技视频,纷纷表示“奶茶瘾”戒断了。
这样的视频,就让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感到了微妙的熟悉感。
十多年前,当他还是一名讲师时,在课堂中向学员展示了常见的色素、香精、甜味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
他现场做了个演示实验,通过食品添加剂调制成人们熟悉的各种口味饮料。
结果,有学员把录像发到了社交媒体中,第二天王旭峰就火了,后来甚至被有些食品生产厂家指责“一个实验把市场搞坏掉了”。
这是案例,充分凸显了大众期待与食品工业的巨大割裂。
实际上,去超市的饮料冰柜看一圈配料表,会颠覆你对生活的认知。
除却一些纯牛乳、纯果汁、纯茶类的饮料,为了提供丰富口味与口感,饮料产品的配料表里总不乏色素、香精、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其中也包括许多大众自小熟知的钙奶、果奶、学生奶等品类。
食品添加剂在饮料市场中有多重要,不夸张地说,饮料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添加剂,甚至,除了水,就是添加剂。
很多消费者光被商品名误导,未能细究配料,更何况不需要进行详细标识的路边奶茶和果汁饮料?
也许,没有奶和茶的奶茶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我们不知道。
**杂碎肉变牛排:“**假肉”充斥的肉类加工品市场
“假肉”类的“海克斯科技”视频,也是观众们的点击宠儿。
鸭肉、边角碎猪肉、碎牛肉,甚至只是豆类拉丝蛋白,再来点食品添加剂,高端牛排、美味肉丸就是这么诞生的。
不为别的,谁曾想,自己吃的肉,竟然还不是肉,或者,不是这个肉。
然而,现实总是与人迎头痛击。
当你想要认真看看配料表的时候,会发现超市里许多肉类产品都是调制肉类、合成肉类,更包括许多家长爱给孩子买的“儿童牛排”。
不过,调制肉类、合成肉类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也未必。二者制肉类与合成肉类,原材料的使用上,可能外观逊于原切,但营养成分却是相当的。食品添加剂合法合量使用的情况下,也不存在健康风险。
在口感、味道等方面,也是针对消费者进行加工,譬如儿童牛排,加工后更加软嫩、腥膻味低。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假肉”价格更美丽,远低于原切肉的价格,有它特定的市场。
从这个角度看,视频博主在装出一副“这种东西狗都不吃”“吃了肯定拉肚子”的样子,不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缺的不是信任,而是坦诚的科普
“海克斯科技”蹿红网络、引爆流量,视频博主夸张的演绎、阴阳怪气的调侃以及刻意造成反差的画面与色彩的处理,自然是挑动大众情绪的利器。
可是,其背后,真正牵动所有人神经的,是大众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也是现代食品行业与普罗大众之间巨大的信息差。
信任,源于理解。
就像上文分析的几个“海克斯科技”例子,当了解它背后的机制与原理,当了解现代食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都不过是一些老生常谈,不足以让人吃惊的现实罢了。
然而,大众吃惊,皆因这些信息曾经被遮遮掩掩,或从未被提醒去关注。
这也许有生产商家对于销售的考虑,大众总是更青睐那些天然的、无添加的食品。于是他们总是在商品名上下足功夫,能模糊就模糊,能误导就误导。
许多大众消费者也还没有更新对现代食品消费的认知,让他们与真实擦肩而过,相见而不识。
最终也导致了,当有人揭开这层薄薄的纸,让他们亲眼目睹真实的现状,总是那么反差剧烈、触目惊心。
至于揭开真实的人,只需要稍加技巧撩拨,就能让大众情绪濒临爆发,成为滔滔流量。
也许,现代食品行业真正缺的,并不是信任,而是坦诚积极的科普。
被伤害的“食品添加剂”
“海克斯科技”受广泛关注后,不少业内人士与食品营养专家都站出来发声。
他们谴责这些视频博主哗众取宠,伤害行业发展与消费者信心,呼吁消费者理性看待,消除对食品添加剂的偏见。
这似乎也并没有冤枉这些视频博主们。
但也难免有人质疑这是维护立场利益的发声,质疑“捂着”就能当毫无此事吗?
更有人认为,话糙理不糙,真话幻灭了一个行业的亮丽形象,那么该反思的是这个行业,而不是指责说真话的人破坏了“约定成俗”的潜规则。
食品行业有没有亮丽的形象不好说,但这次肯定是有被狠狠伤害到。
尤其是一直以来名声不太好的食品添加剂,又遭背刺。
视频博主们为了营造节目效果,不谈剂量只谈毒性,多番明里暗里抹黑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无疑都是对食品添加剂的巨创。
然而,在谴责这些博主的行为时,更应该做的是反思行业的弊端与不足。
正是现代食品行业不透明的信息,以及过往的斑斑劣迹,才使得大众情绪如此易受挑动。
身为大众的一员,可能在事件的潮水退却后,仍心有余悸、耿耿于怀,又或是过眼云烟、转瞬既忘。
但民以食为天,“吃”乃人生头等大事,也许我们也该更理性更积极地去主动了解我们的食品消费,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编辑:谢晓)
来源: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