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西变形,“视力小偷”来了!

本刊记者/麦蔚

受访专家/倪颖勤(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站在窗前,远望城里的高楼大厦。看着看着,突然觉得不对劲:高耸的楼房变得歪斜,笔直的大马路也歪歪扭扭。

怀疑是眼花,揉一揉眼,可还是那样。还感觉,眼睛像被罩上一层纱,看什么都灰蒙蒙的。

怎么回事?

——长者出现这种情况,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老年黄斑变性。

老人病,不用治VS离失明不远了

黄斑,是视网膜中心的椭圆形区域,直径约5.5毫米,像个小斑点。

黄斑虽小,却有大量视锥细胞,承担着人体最重要的视力工作。我们感受光线明暗、事物色彩及形态,都要靠它。

随着年龄增长,视锥细胞干起活来力不从心,无法及时代谢垃圾。这些垃圾堆积在黄斑区域,便影响黄斑的正常功能。若持续堆积,还会形成血管增生,时不时自发出血。

于是,人看东西就会变形,直的看成弯的,或者一滩黑。

许多黄斑变性患者心中惴惴,四处打听:有人说离失明不远了,也有人说平日多注意就好。

说法相差甚远,到底谁对?

其实,这跟老年黄斑变性的性质有关——它分两种,干性老年黄斑变性和湿性老年黄斑变性。

倪医生介绍,干性老年黄斑变性,病情比较轻。约八九成老年黄斑变性患者,都属此类。

这些患者的视网膜上,一些视细胞结构开始出现萎缩,或有异常代谢产物沉积在视网膜上。黄斑所受到的破坏,还不是特别大。

患者多表现为视力缓慢下降,病情发展也比较慢。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则相反。

患者的黄斑结构或附近,长出异常增生的血管。这些血管很脆弱,容易出血。

这就使得患者视物会被遮挡,看东西变形,视力明显下降。

如果反复出血,黄斑结构被严重破坏严患者视力就会变得非常差。病情发展还很快,不及时治疗控制,很容易致盲。

倪医生提醒,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老年黄斑变性患病率为1.89%~15.5%,全国约有 2140 万患者,其中湿性患者约有300万。

老年黄斑变性,怎么防

老年黄斑变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年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危险因素(譬如慢性光损伤、吸烟)等。

至于说,为什么有人得病,有人却不会?为什么有些人发病早,有些人发病晚?为什么有人得干性老年黄斑变性,有人却得湿性?种种问题,医学界还未找到确切的答案。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预防手段。

倪医生表示:“多关爱自己的眼睛,是最好的防治。”

做好6点,预防有道

√防强光,避免光照太强的环境,佩戴太阳镜;

√防蓝光,电子产品屏幕不要调太亮,经常使用尽量佩戴防蓝光眼镜;

√戒烟、戒酒,或尽量少抽烟、少喝酒;

√多吃绿叶蔬菜和鱼;

√多吃枸杞、蓝莓等富含维生素、抗氧化物质的新鲜蔬果;

√少吃高脂食物,保持健康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同时,建议老年黄斑变性的易感人群,应定期做眼底检查。

易感人群包括:55岁及以上长者,有老年黄斑变性家族病史的人,抽烟者,肥胖者,女性。

得病后**,**还能治好吗

对于老年黄斑变性,暂时还没有治愈的手段。

不过,可以尽可能地延缓病情发展,尽量恢复和保存现存视力。

干性老年黄斑变性的患者,只需要口服补充叶黄素或抗氧化药物,调整生活习惯,一般不会有失明的风险。

注意,部分干性的患者会发展成湿性,建议定期复查。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患者,通常不会好转为干性,需要药物治疗。

具体来说,需定期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或结合激光治疗等,让新生血管缩小消退,从而恢复部分视力、控制病情。

倪医生提醒,新生血管还比较小的时候,往往几针就能消退;新生血管长得比较大,治疗效果就没那么好,所以,早发现、早治疗特别重要。

对患者来说,长期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是比较痛苦的。

倪医生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正在研发基因治疗,通过注射基因药物,免除频繁注射,希望未来能够顺利投入临床使用。(编辑:凌茜雯)

来源: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