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诀》是将中医养生理念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的一种养生知识总结,以简洁、押韵的歌诀形式,将每个节气的养生要点进行概括,内容涉及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多个养生方面。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歌诀依据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阴阳变化等,来指导人们调整养生方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清 明
平肝养阴去风热,
晚睡早起舒形体。
广步于庭莫久卧,
时令青蒿服之宜。
【译文】清明时节,养生应注重平肝、滋养阴气并去除风热。日常作息上,可以适当晚睡、早起,让身体得到舒展。不妨在庭院中漫步,不要长时间卧床。此外,这个时节适合食用应季的青蒿。
【解读】清明时,天气转暖,阳气升发,人体内肝气也随之时令上升。若肝气过旺,易引发肝阳上亢,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且此时风热之邪也较为活跃,所以需平肝、养阴、去风热,维持身体阴阳平衡。
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适当晚睡早起,可使人体阳气更好地与自然界阳气呼应。舒展形体,有助于气血流通,使身体各部分机能得到舒展和调整,增强活力。
在庭院中缓缓散步,能让身体充分接触自然,促进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久卧易伤气,使人精神萎靡,不利于阳气的生发与气血流通,所以要避免长时间卧床。
清明前后,青蒿生长旺盛,是食用的好时节。青蒿具有清热、解暑、除蒸等功效,能帮助人体清除体内的湿热和邪毒,适合清明时节调理身体。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普及科学健康知识!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描述、图片来源于每天读点国学公众号及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来源: 依据每天学点国学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