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停止穿这种衣服、袜子,致癌物超标20多倍、还会改变DNA!购买时千万要避开
走过双十一,又来双十二,这一波接一波,就是千手观音也不够剁的~
和小编一样爱薅羊毛的小伙伴,一准也给自己安排上了新衣服,但有些衣服,再便宜也不能买!
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竟藏在每天都穿的衣服、袜子中!
都说“病从口入”,提起致癌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和吃有关的东西。
但早在2005年,“致癌服装”就引发过热议。
当时,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了珠三角的20家知名品牌企业送检的1051份样品,结果发现,部分样品中一级致癌物“联苯胺”超标,最严重的超标高达190倍!
2019年,上海市监管部门在对市场上销售的裙装、奢侈品服装和丝绸服装抽检时,也曾在一款女士裙装中检出可分解致癌物质芳香胺染料。
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抽检中,同样发现有女装含芳香胺染料“联苯胺”,且足足超标27倍。
由可致癌芳香胺合成的染料,在与人体长期“肌肤之亲”的过程中,其中的有害成分会被皮肤吸收。
在特殊条件下,还可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形成致癌芳香胺化合物,进而在活化作用下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可能引起病变或诱发恶性肿瘤。
研究发现,芳香胺染料与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等泌尿系统的癌症,有极高的相关性,还可能导致肝癌、胃癌、食道癌、肺癌等癌症的发生。
而且,不止你身上的衣服,你脚上的袜子同样存在致癌物超标的问题,实在吓人!
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在纺织产品中禁用可致癌芳香胺染料。
但是,由于它价格低廉、着色力度强,一些没有良知的黑心厂商仍在使用这种染料染色。
除了芳香胺染料,让大家谈之色变的甲醛,更是服装行业中的“常客”。
为了防皱、防缩、阻燃,或者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又或是改善手感,厂家在衣物生产过程中,通常都会添加一些甲醛或甲醛制剂。
衣服的加工也离不开甲醛,但甲醛的含量一定要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对此国家有严格规定:
A类(婴幼儿纺织产品)≤20mg/kg,
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75mg/kg,
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300mg/kg。
世界知名内衣品牌“维秘”,也曾出现过甲醛超标的问题。
甲醛不仅会对呼吸道造成刺激,使敏感接触者出现流泪、干呕等不适症状,也会刺激人体的皮肤黏膜,使长期接触者出现皮炎、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甲醛在体内长期蓄积,还会对肝、肾等组织器官的代谢造成严重损伤,并诱发鼻咽癌、淋巴癌、脑瘤、白血病等。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买到这样的夺命“毒衣服”呢?
这2种衣服,再便宜也别买!
过分鲜艳、异味重的衣服
衣服颜色过于鲜艳,或者颜色不均匀、有色差,以及容易掉色、沾染,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在购买印染加工的衣服时,尽量选择颜色淡雅、印花部位较小的衣物,以降低接触有害染料的风险。
尤其是内衣、内裤这种贴身衣物,最好不要选择大红大紫的款式。
新衣服往往会带有轻微的异味,如果是很浓烈的刺鼻和呛人味道,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化学物质,比如说甲醛。
大部分新衣服都会有甲醛残留,因此,到手后“水洗+晾晒”十分有必要。
“古着”、“尾单”
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扎心的事实:代工厂原单也好,大牌清库存也好,真没有那么多便宜可占。
正规品牌尤其是大品牌,生产多少数量的衣服,会经过精确严密的计算,基本不会有那么多的尾单流入市场零售。
如果确实没卖完需要清库存,一般也是季末直接在店面打折清掉,很少会流到小店网店那里。
而哪些是小作坊做的“低配版”,光靠衣服的详情描述真的很难分辨。各个环节都可能偷工减料,实在不建议经常穿。
尤其是一些便宜得难以置信的外贸尾单,还有可能是“洋垃圾”。
这些走私而来的旧衣物,可能来源于国外垃圾站、废品处理部门,甚至是停尸房,未经检验检疫,翻新时也不会消毒处理。
光想想就觉得恐怖,更别说穿了~
还有不少人会因独特、复古,而对“古着”趋之若鹜,但这些二手市场淘来的、年代久久久远的衣服,多少人穿过你都不知道。
总之,买衣服时,大家别只知道看设计和款式,或者觉得反正不贵,穿一季就扔了,否则就是花钱买罪受!
最后,2个细节千万别忽略——
1. 选择正规渠道
优先在正规商超或电商平台购买,货源更可信、质量更有保障,售后服务也更可靠。
2. 查看产品标识
仔细检查产品及包装上的使用说明和标识,特别留意是否标明了产品的安全类别。比如,成人服装应符合GB18401标准,婴幼儿服装则应满足GB31701标准。
来源: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