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停,当心肺结核
本刊记者/吴啟荃
受访专家 王维勇
广州市胸科医院结核病学主任医师、内二科主任,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互联网技术专业分会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冯治宇
广州市胸科医院结核内科内四科主任、内科主任医师
吴碧彤
广州市胸科医院肺外结核科肺外结核病区主任、结核病学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青年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不少老年人整天咳个不停,开始以为是年纪大了,肺不好,或得了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直到咳得受不了,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肺结核。
他们和家属都难以置信:肺痨这种古老的传染病,不是早就绝迹了吗?平时大多待在家,怎么会得病?
常参加聚集性活动,染病风险高
“我国老年肺结核患者多达两千多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王维勇主任说,每10个肺结核患者中,有3个都是老年人。
为何这么多老年人得肺结核?
很多人退休后,喜欢去跳广场舞,或打牌、下象棋等等,专家表示,老年人参加这类聚集性活动时,一旦有人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玩伴可能不知不觉就被传染。
普通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未必会发病,人体免疫系统有时能自动杀灭、清除病菌。
但老年群体不一样。一来年纪大了,免疫力下降;二来,很多人有“三高”等慢性病,或因某些基础病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免疫系统更加羸弱,难以抵抗结核病菌的入侵。
王维勇主任指出:“患有糖尿病、老慢支、风湿免疫病的老年肺结核患者非常多。”
冯治宇主任补充道:“此类情况下,得肺结核的老年人中男性尤其多,几乎是老年女性的三倍。”
很多男性喜欢抽烟、喝酒,不重视营养均衡,让他们的免疫力更差,遇到结核分枝杆菌会更没有招架之力。
此外,年轻时得过肺结核的人,到老年更容易感染。
三成患者,得病后不自知
说起肺结核,大部分人脑子里会浮现林黛玉的样子:脸色苍白,频频捂着胸口咳嗽,有时还会咳出血。
可很多老年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常常导致治疗不及时。
有人查出肺结核,是因为乏力、精神差、腹胀、便秘等非特征性的表现问题。
“有人平时也会咳嗽,像慢性咽炎、老慢支患者,或经常吸烟的人,因而,肺结核导致的咳嗽咳痰,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冯治宇主任说。
有三成以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自觉没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在确诊时还难以置信。
特别提醒,如果咳嗽、咳痰、午后低热超过2周,或发现身边接触较密切的人得了肺结核,要尽早到医院检查。最好每年做一次胸片检查,以及时发现病灶。
去这种医院,可免费检查和拿药
有些老年人得肺结核后,觉得花钱检查、吃药拖累家人,直接拒绝治疗。
其实,在区级结核病防治定点医疗机构,肺结核筛查和治疗是免费的。
“不过,一般只有抗结核药物减免。”吴碧彤主任说,如果患有其他慢性病,需要酌情调整、配伍药物,就不能完全免费。
“医保报销可报销一部分,自己每个月掏200元左右即可。”
一般来说,治疗肺结核,需要服药半年。如果伴有慢性病,可选择药物有限,疗程可能要延长到9个月至一年。
只是咳嗽、咳痰,不治也行?
不少老年人觉得症状不重,不必治;或吃药后,感觉症状好一些了,就擅自停药;又或觉得复诊不方便,把手上的药吃完就算了。
实际上,若没有规范治疗,肺结核会损伤肺功能,导致呼吸衰竭,并波及脑、肝、肾、骨头等,引起脑疝、肝肾衰竭、截瘫等严重后果,还可能传染给家里人。
“如果经常擅自停药,病情反复,很容易变成耐药性肺结核。”冯治宇主任直言。
一旦出现耐药性肺结核,普通药物都不起效,能用的药物非常昂贵,每月药费就要数千元,治疗时间更长,需要将近2年。
治疗期间,先别带孙子
老年患者应尽量独居,与家人分开用餐。
接触家人时戴好口罩,尽量避免去封闭的公共场所,如棋牌室、练歌房等。
平时,应经常开窗通风;衣物需单独洗涤,最好使用衣服消毒剂;每天用沸水煮20~30分钟消毒碗筷。
不要随地吐痰,痰液要吐在装有75%酒精或0.5%的84消毒液的容器中,送到当地的结核防治中心处理,或用纸包好焚烧。
别担心,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
一般规范治疗2个月以上,传染性就会大大降低,只要复查痰涂片转阴,就可以戴着口罩接送、陪伴小朋友。但以防万一,其他方面还是要分开。
医生提醒
家人要“盯紧”,敦促老人吃药、复查
吴碧彤主任呼吁:“老年人若不幸得了肺结核,家庭成员千万不能嫌弃,要多给予关爱和支持,督促其积极治疗。”
门诊中,她经常叮嘱患者家属,要“盯紧”老年人吃药,按时带着他们复查。
“一般每1~2周就要复查一次,评估药物效果和副作用,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治愈后也需要根据医嘱,3个月、半年、1年后复查,监测结核病是否复发。(感谢广州市胸科医院通讯员景世来对本文的帮助)(编辑:王若兰)
来源: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