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老病毒”。今年出现感染潮,不是病毒变凶了,而是孩子的体质变差了。
合胞病毒来势汹汹,家长要小心
本刊记者/张美娴
受访专家李增清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呼吸儿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儿童过敏与哮喘学组副组长
看天下
躲过了新冠,躲过了甲流,没想到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
从5月起,各地医院儿科门诊里,挤满了焦虑的家长们。
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表示,目前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排在第一位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其次才是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
这是什么病毒?何以忽然来势汹汹?该怎么预防?
为此,记者请教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呼吸儿科主任医师李增清。
新病毒?可能你也感染过
这一波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以下简称合胞病毒),让不少患儿家长心有余悸——
“我娃合胞病毒感染之后流鼻涕,第二天就去医院了,医生一查就让住院,检查之后喘息性肺炎加心肌炎……住院十多天才出院,都是幼儿园感染的,整个班就剩几个孩子没事了。”
“合胞病毒太厉害了,甲流都烧一天就好的大儿子,整整烧了4天!”
“头一次经历急诊内科前面排号90多人,医院的大厅、过道都是生病的孩子。”
看起来可怕的合胞病毒,其实并没那么恐怖。
李增清医生介绍,合胞病毒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道病毒。
“合胞病毒感染一直都有,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早春和冬季,是高发季节。”
通常,免疫力低下的婴孩更容易感染,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绝大多数人2岁前可能都感染过该病毒。”
这么常见,怎么很少听说?
它的症状跟感冒很相似,都以上呼吸道的症状为主,如咳嗽、鼻塞、流涕等;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如飞沫、密切接触等;且都是自限性疾病,一般1~2周就能自愈。
大多数患儿的病情都比较轻,所以很少受到大家的关注。
不过,对于1岁以下婴儿,以及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等)的患儿,一旦感染合胞病毒,很容易发展到下呼吸道,导致发高烧、剧烈咳嗽等,甚至引发重症肺炎,需要入院治疗——那些诉苦的家长们,多是遇到这些情况。
如果是6个月以下的宝宝,还容易发展成毛细支气管炎,导致日后哮喘发病的概率增高。
反季爆发?源于免疫力下跌
为何合胞病毒在今年突然“火”了?
“应该跟今年忽然集中性爆发有关。”
李增清医生指出,今年的合胞病毒确实出现得不一般,过去都是春节期间多见,而今年,光是在他的门诊,从4月起开始,预估至少有20%~30%都是合胞病毒患儿。
他判断,这可能与新冠的防控措施有关。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一直保持佩戴口罩、少外出、勤洗手的卫生习惯,来预防新冠病毒,顺带也预防了其他呼吸道病毒。
然而,这相当于把人体的免疫力放入了“温室”,免疫系统缺乏与病毒接触的“历练”,一旦遇到病毒,更易中招。
到春节后,人们纷纷“阳过”,防控措施解除,人群流动性增强,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便很容易被病毒缠上。
甲流如是,合胞病毒亦如是。
“不管哪种病毒,遇到免疫力低下的患儿,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都容易发展成肺炎等重症。合胞病毒也一样,今年发病数量增多,引发的肺炎数量自然也会随比例增加。”
不是病毒变凶了,是人的体质变差了。
在更早放开疫情管控的欧美国家,也发生过同样的情况。
去年冬天,欧美多国就出现“三重疫情”,合胞病毒、流感和新冠的叠加流行,儿童医院人满为患。
孩子“喘”了,就要警惕
当孩子咳嗽、流涕,怎么分辨是普通感冒,还是合胞病毒感染?
这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不过细心观察,部分患儿会有一个特征症状:喘憋。
喘,即呼吸较急速,有时还会听到孩子喉咙里有呼噜噜的痰音;憋,即憋气,呼吸困难。一旦孩子咳嗽、发烧伴有喘息,就要警惕是合胞病毒。
李增清医生指出,对于大部分患儿,都可以当感冒来处理。
如果症状比较轻,精神状态良好,可多喝水,使用退烧药。
当持续发热超过3天,咳嗽明显,或呼吸很急促、精神不好,就应该及时就医。切不可自行用任何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感冒药。
目前,合胞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用药缓解症状。
李增清医生提醒,感染过合胞病毒后,也会反复感染。家长应让孩子加强锻炼、均衡饮食、多到户外晒太阳,提高免疫力。(感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通讯员林惠芳对本文的帮助)(编辑:凌茜雯)
合胞病毒、流感、新冠,怎么分辨
来源: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