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了尾声,从春节轻松、热闹的气氛突然回归到快节奏、紧张的工作生活状态,不少人开始出现失眠、焦虑、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低、肠道不适等情况,这些症状被统称为“节后综合征”。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谢乐主任介绍,人们的脑血管也有“节后综合征”。对于脑血管病患者而言,这种综合征不仅关乎心理调适,更是一场对身体恢复与管理的严峻考验。

脑血管病,包括脑卒中(中风)、脑血管狭窄等疾病,致残率和复发率高,患者在节日后的身心调整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脑血管的“节后综合征”?

节假日期间,人们摄入过多脂肪,致使血管内脂质增多、血液黏稠。亲友团聚时,打牌、麻将等娱乐活动频繁,过度饮酒、吸烟和反复熬夜,易让人情绪激动,血压波动异常。有基础疾病者还会因走亲访友无法按时服药。

这些因素都大幅增加了脑血管病,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对健康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这便是脑血管的 “节后综合征”,其成因如下:

情绪波动:节日热闹与节后冷清反差大,患者易孤独、焦虑或抑郁,加剧血压波动,增加脑血管病复发风险。

作息紊乱:节日常熬夜、晚起,打破日常作息。节后突然恢复规律作息,身体不适应,影响睡眠质量,损害脑血管健康。

饮食失衡:节日饮食高油、高糖、高盐,给脑血管病患者带来极大负担。节后不及时调整饮食结构,会使血脂、血糖等指标异常,加重病情。

运动量减少:节日忙于聚会、旅行,运动量减少。节后若持续缺乏锻炼,会减缓血液循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二、脑血管的“节后综合征”有哪些?

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过年期间,大量高脂肪饮食为动脉硬化斑块的生长提供 “养料”,使其变大,加剧血管腔狭窄,阻碍血流。若脑血管狭窄,会引发脑缺血缺氧,出现头晕、头痛、一侧肢体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易被误认为是过年劳累,从而延误治疗。

脑梗、脑出血:春节亲友团聚,人们过度激动会使血压骤升,增加脑血管壁压力。“三高” 人群脑血管壁本就脆弱,受刺激后,轻者血管内皮受损,埋下动脉斑块隐患;重者动脉斑块脱落致急性脑梗,或脑血管壁破裂引发急性脑出血。

三、如何预防脑血管的“节后综合征”?

节后,脑血管的 “节后综合征” 不容小觑,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群,更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危群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积极预防该症状的发生。

1、生活节奏调整

节后应尽快将生活节奏恢复至节前规律状态。饮食上,保持清淡、适度、定时,减少大鱼大肉的摄入,增加蔬菜瓜果的比例,同时多喝水,让肠胃得到充分休息。作息方面,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使假期劳累的身体得以恢复。此外,适当运动也不可或缺,运动不仅能调节状态、愉悦心情,还能消耗节日期间摄入的过多营养。运动时需注意防寒保暖,老年人尤其要避免过早外出晨练,以防受寒。

2、情绪调节

从节日的热闹氛围中突然脱离,又面临与家人分别,人们容易情绪低落。此时,可通过多与家人通电话来缓解思念之情。保持社交活动,如外出散步、与朋友聊天,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分散注意力,避免情绪大幅波动。

3、基础疾病管理

已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坚持低盐低脂饮食,严格按照医嘱调整用药,有效控制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发疾病。若控制效果不佳或病情出现变化,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配合医生进行全面体检。特别要注意,一旦突然出现头痛、头晕、口眼歪斜、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必须立即前往就近医院,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提醒

神经内科(脑病科)学科带头人伍大华教授提醒:脑血管的节后综合征虽然常见,但只要进行科学管理和积极应对,完全可以降低其对健康的影响。患者及其家人应重视这一特殊时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平稳过渡,开启健康生活。每次节后的调整,都是自我健康管理的提升,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开始。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 姚婷 张宇晖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