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足长了小水疱,医生说是手足口病。

很多家长听说“手足口病”都很紧张。

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

简单来讲,病如其名,手足口病的特点就是在手掌、足底及口腔的小水庖,一般是学龄前的小朋友容易得,尤其是1-2岁的小宝宝,但是成人也可以出现哦!

和很多以水庖为表现的皮肤病一样,手足口病是由病毒传染引起的,主要是柯萨奇病毒及肠道病毒等,流行于幼儿园等幼儿密集的场所。

引起手足口的病毒是怎样从一个小朋友传给另一个小朋友呢?——医学上说,叫“粪口途径”,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病从口入”;同时,手足口病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生病的小朋友打喷嚏也会传染手足口病。

当小朋友传染上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或肠道病毒)后,常有4-7天的潜伏期。然后可以先出现一些低热、头痛、没食欲的前驱症状,但这些症状比较轻微,和普通的“感冒”前的症状很相似。

过1-3天后,会陆续出现手、足、口部位的小红斑,红斑逐渐变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小水庖,散在,不融合。有时来就诊时小水疱已经破裂,成为糜烂面或溃疡。

口腔里的小水庖常长在硬腭、颊部、牙龈、舌头等处,患儿会自觉疼痛,并且水庖容易破溃。手足的水庖一般长在手指或足趾的背面或侧缘,也有长在手掌心、足底。不少小朋友会出现在小屁股上,甚至有的患者的皮损泛发全身。


手足口病除了皮肤表现,还有宝宝会出现指甲的改变……

有时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有疑问时,医生会让家长带孩子去抽血,如果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高,则更加支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确诊了手足口病,家长和患儿不必太过紧张。应该让宝宝在家中隔离,防止传播给班里其他小朋友。患儿此时免疫力低下,在家中好好休息,多喝水,加强营养,避免继发其他感染引起并发症。可以适当口服一点板蓝根,如果出现高热等严重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一般1-2周左右痊愈就可以正常上学啦!

来源: 郭生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