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有周围血管病

问:周围血管病,它是一种除心脑血管意外的其他血管疾病,一般多表现为下肢酸胀、发凉、麻木、疼痛甚至溃烂等症状。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来发现或者是确认自己是否患有周围血管病呢?

答:第一个是摸动脉。坐着时,双腿放松,用手触摸脚踝前方的足背动脉,如果搏动明显减弱,甚至摸不到,就强烈提示下肢血管动脉有问题。
第二个是摸温度。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脚的温度往往偏低,如果发现温度比别人或自己身体其他部位的温度低很多,则很可能动脉有问题。
第三种是走路。如果走路时间稍微长一点,就感觉到腿脚酸痛,就得当心。当然,这是简单的自测方法,发现问题应尽早去周围血管科做专门的检查确诊。

第四种是看外观。如果下肢出现肿胀增粗、发红变黑、静脉团块状凸起多数情况是下肢静脉疾病,必须立即到医院检查。

九江市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病专家建议,50岁以上人群应常规筛查周围血管病。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属高危人群,病程超过10年,即使年龄不到50岁也应进行筛查。一旦确诊,更应全面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生活中,应戒烟,进行适度锻炼,并保护好足部,秋冬季注意保暖,但不能热敷。
周围血管病是一个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危害比较大的疾病,一定要学会自我检查。

问:既然周围血管病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如此大的危害,那么我们想要预防,应该怎么做呢?

答:为了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需要做到一下几点,以保护血管,拥有健康的身体。

答:

1、合理控制“三高”

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均与血管有关,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从影响血管到影响供血脏器的功能,尤其是患有“三高”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规范的用药和控制饮食,让血管壁保持一定弹性,防治下肢缺血现象的发生。

2、平时多锻炼

建议老年人适当坚持活动,因为长时间不运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引发静脉的病变。平日多运动,可以让毛细血管张开,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塞概率。运动前后也要适当的喝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柔韧性、弹性,达到预防血管硬化的目的。

3、规律作息时间

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地位,血管从紧张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血流变得更加通畅,因此老年人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睡前活动一下

睡前可做一些有助于血液循环的活动,如简单的下蹲动作,不仅可以锻炼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肢体的血流量,有效预防静脉曲张,还可以促使血管侧支开放,加快血液循环,有效保持肢体活动能力,增强体质。

来源: 科普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