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的重磅研究,为全球健康状况敲响了警钟。研究人员深入分析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36种癌症的发病趋势后,得出了令人忧心的结论:到2050年,全球癌症病例数预计将激增77%,死亡人数可能飙升90% 。这一数据,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我们对癌症防控的警觉。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剖析这背后的深层原因,认识常见癌症的早期信号,探寻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
癌症激增的六大“幕后黑手”
不良饮食习惯
我们日常的饮食选择,与癌症风险息息相关。长期大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就像给身体埋下了隐患。例如,香肠、火腿等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加工肉类被列为1类致癌物,红肉被列为2A类致癌物。同时,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而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癌症发生几率。可惜的是,很多人的日常饮食中,水果摄入远远不足。
吸烟与饮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不折不扣的“癌症加速器”。吸烟时,烟草燃烧产生的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会直接攻击人体细胞,损害DNA,引发细胞突变。据统计,约80%的肺癌与吸烟有关,吸烟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0 - 20倍。酒精同样危害巨大,它在体内代谢产生的乙醛,是明确的致癌物。长期酗酒会显著增加口腔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
缺乏身体活动
在现代生活中,久坐不动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沙发上,缺乏必要的身体活动,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会扰乱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系统功能。研究表明,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使患癌风险降低20% - 30%。
肥胖
肥胖不仅仅是外观问题,更是健康的一大威胁。肥胖会引发体内一系列代谢紊乱,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会持续刺激身体组织,增加细胞癌变的可能性。以子宫内膜癌为例,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女性的2 - 3倍。
环境污染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隐藏着诸多致癌因素。室内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是室内空气污染的“元凶”。新装修的房屋若通风不充分,这些有害物质长期积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室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弥漫在空气中,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呼吸系统首当其冲,患肺癌等癌症的风险大幅上升。
细菌病毒感染
一些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是引发特定癌症的重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会引发肝脏炎症,长期持续可导致肝硬化,进而发展为肝癌。全球约70% - 85%的肝癌病例与HBV或HCV感染有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则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99%以上的宫颈癌病例都能检测到高危型HPV感染。
癌症的早期蛛丝马迹
身体出现肿块
当我们在颈部、腋窝、乳房等部位摸到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活动度差的肿块,且肿块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就应高度警惕。比如乳腺癌,早期可能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很多患者就是在自我检查时发现异常而及时就医的。
体重不明原因下降
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体重在短时间内(如1 - 2个月)下降10%以上,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这可能是由于癌细胞在体内大量消耗营养,导致身体代谢紊乱。
消化异常
长期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腹痛,或是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可能是食管癌、胃癌的早期表现。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变细、带血等,很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预警。
持续发热
排除感染因素后,出现持续低热(体温一般在37.3℃ - 38℃之间)或周期性发热,同时伴有乏力、盗汗、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癌症有关。
皮肤异常
皮肤上突然出现新的黑痣,或者原有黑痣的形态、颜色、大小发生明显变化,表面出现破溃、出血,又或者皮肤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都要警惕皮肤癌的可能。
预防癌症,从生活点滴做起
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量。每天保证摄入500克以上的蔬菜和200 - 350克的水果,遵循“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均衡饮食。
戒烟限酒
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是降低患癌风险的关键一步。对于饮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坚持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强肌肉力量。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将BMI控制在18.5 - 23.9之间。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避免肥胖。
改善居住环境
新装修的房屋要充分通风散味,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活性炭等吸附有害物质。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佩戴专业的防护口罩。
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降低肝癌风险。适龄女性可接种HPV疫苗,预防HPV感染,降低宫颈癌的发病几率。
癌症的激增趋势虽然严峻,但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通过了解癌症发生的原因,关注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抱美好的未来。
来源: 张高全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