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元旦或新春这样的节点

人们总喜欢立一些flag 许下新年的愿望

毕竟,新的一年总是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1月21日淘宝上线了一个新年许愿活动数据显示,截至1月23日0点已经有超过6000万人在淘宝许下了新年愿望从“周末不上班”到“方案一稿过”

从“考试上岸”到“开个小店”

……

这些愿望五花八门

看起来壮志满满

灵魂一问:你想好怎么实现了吗?

flag的命运

好像总是“立了就倒,倒了再立”

那,还有必要再许愿吗?

当然!

因为flag的意义

从来不在于“完美实现”

目标设定理论

(GoalSettingTheory)

心理学家洛克(Locke)和莱瑟姆(Latham)认为:目标对人的行为和动机具有强大的指引作用。目标就像一座灯塔,可能无法保证我们100%抵达终点,但它会为我们提供明确的方向,帮我们找到努力的起点和路径。即使是一个模糊的愿望,也能引发一种潜在的行动倾向,因为它预示了一种“向未来进发”的可能性。

即便你只是随口说了一句“今年我要多运动”,下次看到健身房广告时,你可能会更留意;或者别人喊你去夜跑时,你也更容易答应。目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帮你建立一种“向未来努力”的倾向,哪怕实现的概率只有50%,也比零强得多。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目标的激活甚至是无意识的!

潜意识目标激活理论(ImplicitGoalActivationTheory)告诉我们,当你脑海中有一个愿望时,即使没有明确计划去实现它,相关的线索也可能激发你的行动。

比如,你暗暗希望吃得更健康,结果某天看到一张“多吃蔬菜有益健康”的海报,就莫名其妙点了一份沙拉而不是炸鸡。这种看似“随缘”的举动,其实是你的潜意识在“偷偷帮忙”!

想要“心想事成”

可以这样做

1.定“1亿个小目标”,不是“1个亿的小目标”只要我们的flag立得足够多,总有一个能够实现。设定多个目标就像为行为增加更多的“潜在入口”,它让我们在不同情境下都有触发行动的机会。心理学家克鲁格兰斯基(Kruglanski)等人的研究发现,目标的数量和我们的精力分配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多了就会分散注意力”的关系。适量且彼此相关的目标,其实可以互相配合,利用相同的资源来推动进展,不但不会消耗过多精力,反而能提高整体的行动效率。

这意味着,设定多个互相补充的目标,不仅不会让你感觉力不从心,还能让它们通过相互支持增强动力和效率,从而更容易实现目标。比如,你想通过运动变得更健康,但同时又希望多花时间陪伴家人。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两个需要分配不同精力的目标,可能会互相冲突。但如果你选择和家人一起运动,比如每天早晨和孩子一起慢跑或骑自行车,这两个目标就能相互促进。通过这种方式,你既达成了锻炼身体的目标,也实现了陪伴家人的目标。

2.写下你的愿望,让目标“看得见”

别让你的flag停留在脑子里!

心理学家埃米丽·巴尔金(EmilyBalcetis)发现,把目标写下来的人,比那些仅仅“心里记着”的人更可能实现愿望。原因很简单:视觉化的目标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并且随时提醒你“别忘了”。

你可以把目标贴在冰箱上、书桌前,或者设置成手机屏保。比如想减肥的话,就把“每天运动30分钟”写下来贴在显眼的地方,顺便配上一张你理想身材的照片。这样,每次看到目标,你都会不自觉地被提醒。

3.每天做一点点,把flag变成“自动驾驶”模式

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变成“自动驾驶”模式——也就是无需刻意思考和努力,就能自然而然地去做——那么实现目标的概率会显著提高。

为什么成年人刷牙不用人催,但孩子总需要家长反复叮嘱?因为对成年人来说,刷牙已经变成了一种低耗时、低耗力、低耗脑的习惯。它不需要额外的意志力或注意力,而是像呼吸一样自然。而这种习惯的形成,正是从每天坚持一点点开始的。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方法叫习惯叠加法(HabitStacking),它能让你更轻松地把新习惯融入日常生活。具体来说,就是将你想培养的新习惯叠加到已有的习惯上。比如,“刷牙后做10个深蹲”或“每天开机打游戏前先看一页放在电脑旁的书”。通过将新任务与已有习惯绑定,你可以利用既有的行为触发点,让新习惯变得自然而然。这样一来,完成目标不再是一件需要刻意提醒的“任务”,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行为。即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改变,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会产生巨大的效果!

4.大声说出来,寻找实现目标的“助推器”

还记得小时候许愿时,常有人说“愿望不能说出来,说了就不灵了”吗?其实,科学研究完全推翻了这个迷信的说法:说出来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社会支持理论(SocialSupportTheory)表明,让身边的人知道你的目标,可以为你提供外在的动力支持。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都会成为你实现目标的“助推器”。比如,加入一个健身群,或者寻找一个学习伙伴,你会发现,大家的鼓励和监督比单打独斗高效得多。

5.多想象成功的场景,给自己“打鸡血”

意象化与心理表征理论(MentalImageryandRepresentationTheory)认为,想象成功的情景可以显著增强我们的信心和动机。比如,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穿上小码衣服时的轻盈感、手捧证书时的成就感,或者实现愿望后的喜悦与满足,这些画面不仅让目标更具吸引力,还能激发我们采取行动的欲望。

研究表明,哪怕只是单纯的想象,也能提高目标实现的概率。这是因为大脑在进行意象化时,会触发类似于真实体验的神经机制,仿佛你已经离目标更近了一步。这种“提前预演”成功的情景,不仅能强化你的行动意图,还会让你更加坚定地朝目标迈进。所以,闭上眼睛,给自己来一波“成功预演”的心理暗示,既能“加满鸡血”,又能让目标看起来更加触手可及!

刚立没多久的flag已经倒了?没关系,扶起来继续!没有走完100步的目标,不叫烂尾,即使只走了一步,也是前进。

所以,不管flag是倒了、扶起来了,还是重新立了一个,只要在努力,就值得被鼓励!新的一年,别害怕立flag!祝你今年的flag稳稳站住,心想事成~

看到这里的朋友们悄悄说重新回到文章最开头的四幅“愿望实现进度图”如果你之前只点击了一次现在再点击一次有彩蛋哟!

如果你一开始就点击了两次

那你一定是“天选幸运儿”

你的愿望肯定会实现的

评论区来聊聊你的新年愿望吧~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克利尔.(2023).掌控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原子习惯》中文版)(新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ISBN:9787559640765

[2]Locke,E.A.,&Latham,G.P.(2002).Buildingapracticallyusefultheoryofgoalsettingandtaskmotivation:A35-yearodyssey.AmericanPsychologist,57(9),705–717.

[3]Taylor,S.E.,&Pham,L.B.(1996).Whythinkingaboutgoalsandplansenhancesmotivation.AmericanPsychologist,51(4),319–328.

[4]Kruglanski,A.W.,Shah,J.Y.,Fishbach,A.,Friedman,R.,Chun,W.Y.,&Sleeth-Keppler,D.(2002).Atheoryofgoalsystems.Advancesin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34,331–378.

[5]Balcetis,E.,&Dunning,D.(2006).Seewhatyouwanttosee:Motivationalinfluencesonvisualpercept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1(4),612–625.

[6]Bargh,J.A.,Gollwitzer,P.M.,Lee-Chai,A.,Barndollar,K.,&Trötschel,R.(2001).Theautomatedwill:Nonconsciousactivationandpursuitofbehavioralgoal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1(6),1014–1027.

策划制作

作者丨苏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雅萍;张林林;朱航月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 科普中国新媒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