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
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科普教育工作,专门设立“科学教育部”统筹相关事宜。部门架构完善,现有分管主任1名、教学部长2名、专职科普教师4名、兼职科普教师14名,大家在科普工作中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保障工作有序推进。每年年初均将科普纳入年度计划,明确阶段任务与责任人。单位制定了详细的科普工作制度,以保证工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出台激励政策,奖励突出人员,调动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科普工作基础情况
1.基地开放情况
基地全年面向公众开放 300 天,接待公众约 60 万人次,每周周二至周日 9:00-20:00 设置窗口接待服务。
2.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情况
在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16条,总阅读量18061。
3.科普设施
本年度新增设2间科普教室,1个室外航海模型水池,1个室外车辆模型场地。目前共有5间70平米的科普教室,5间30平米的科普教室,科普教室设备设施完善,可开展机器人、编程、模型制作、科学实验等特色科普课程及活动。拥有3间演播厅,可用于开展大型科普教研、科普公开课、科普讲座等。拥有2间展厅,可用于开展科普展览。拥有2个2000平米的阳光厅,可用于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科普赛事。
(三)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为了丰富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推动全民科普,我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除了基地常设的科普冬令营、夏令营、科普惠民体验实践等活动,还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基地品牌活动、白名单赛事等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本年度陆续开展科普活动12个,面向4-15岁广大少年儿童群体,参与人数约15000人。
(四)在重大节日、重要科普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4月21日,举办了“走向深蓝,走向未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主题教育展示活动,邀请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的老同志参与,并为学员们带来了国防主题教育。本次活动参与人数近200人,活动不仅让学员们了解海军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还激发了学员的爱国热情。
5月18日—19日,在全国科技周期间举办了“智启童心,博创未来”——2024年京津冀少年儿童智能博览会大型科普活动,参与人数约5000人。活动展示了最新的科技产品和创新成果,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智博会被天津日报、北方网、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媒体争相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9月中下旬,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及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开展秋季惠民科技实践体验系列活动,及“童心迎国庆,共筑强国梦”科技模型展示体验活动,参与人数近300人。活动不仅让少年儿童收获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了创新思维,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种下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种子,带领少年儿童在科技强国建设中扬帆启航,逐梦前行。
二、特色工作
(一)积极拓展教育教学资源
“智启童心,博创未来”——2024年京津冀少年儿童智能博览会是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的品牌活动。共有京津冀三地9家合作单位参与,参展单位数创历史新高。通过本次活动,基地与天津市模型运动协会、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五所高校签订研学基地共建协议,加强了与院校、专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探索改革与创新之路。
除了品牌活动,基地还承担了白名单赛事“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天津赛区选拔赛、“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天津赛区选拔赛、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天津赛区决赛,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充分发挥了基地举办大型活动赛事的经验和优势。
(二)服务青少年基础科学教育
基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长,设立了多种类型的科普教育教学活动,构建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参与的课程体系,内容涵盖了机器人、少儿编程、无人机、航海模型、车辆模型、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科普交流、科普实践、科普研学等,每学年参与日常教学培训的学员约1000人次。教育教学注重青少年儿童的问题提出、创意激发、动手实践、协作解决、快乐分享、团队精神等思维过程,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问题不足
目前,科普工作人员多以兼职人员为主,缺少专业化、系统化的师资培训,部分兼职科普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四、工作建议
希望能够多创造机会,加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间的学习、交流、合作,以提高自身的科普教育服务质量。
来源: 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