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斌,心中充满阳光,无惧道阻且长

采访李惠先生期间,常听先生提起一个名字——禹斌。每每提及,先生不禁嘴角上扬,满目欣慰。经沟通,禹斌教授欣然接受采访。至此,我们有幸了解到了这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构造叠加晕开创者、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客座教授。

翌日,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办公室,书橱中各类书籍整整齐齐,办工桌前技术资料井然有序,窗台上标本、绿植井井有条。聊起既往历程,这位工作近40载,身材挺拔、脸庞黝黑、衣着朴素、爽朗随和、目光坚毅的实干家,那种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求真务实,认真靠实,顶真落实的赓续追求,不经让人感味到:心中充满阳光,无惧道阻且长。

海阔心无界,山高我为峰。

禹斌生于湖南的乡村,生活清贫。早早懂事的他,为减轻父母重担,总是尽其所能做些家务。尽管生活、学习环境艰苦卓绝,但也磨灭不了其锐意进取之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报考前夕,禹斌犯了难。“那会我估完分,分数还不错。”禹斌笑着说道。“那会我一直想报军校,当兵是我一直的梦想。但看村里有搞地质的,全国各地都跑,感觉地质也不错。看了一下学校,长春地质学院,重点大学。最后想了想就决定第一志愿去长春地质学院!”禹斌回忆道。从此,开启了教授近40余载地质生涯。

大学期间,野外实习常常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他却淡然说道:“那会走个十几二十里是常事儿,不觉得累!”毕业分配工作期间,禹斌把回乡工作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同学,自己选择背井离乡。谈及此事,他豁然说到:“那会我也想回家,但是他们更需要,就让给他们了。现在看,我在物勘院多好啊!”

刚参加工作,禹斌踌躇满志。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正式成为一名地质人了。我将要去征服高山、征服戈壁、征服一个又一个难题,将我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海阔心无界,山高我为峰!”

多年工作,禹斌已兑现当初的诺言。提及其背后辛酸,禹斌总是说:“这有啥辛苦,不辛苦。”负重几十斤的样品和装备,硬是靠着两条腿翻山越岭是常态;未知的陡崖、绝壁、密林更是险象环生;夙兴昧旦,戴月披星也不鲜见。这些苦对于禹斌来说却不是苦,而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胸襟气魄,夯实了他前进的道路,造就了其过硬的素质,实现了“海阔心无界,山高我为峰”人生誓言。

不经寒彻骨,怎得梅花香。

九十年代地质行业寒冬,大部分地质单位被迫转型。由于单位需要,禹斌开始从事管线探测、漏水调查工作。毕业于岩化系的禹斌,对上述工作十分陌生。凭着一股子钻劲儿,以及大胆探索,硬是开拓了全国第一个地下管线探测队伍,完成了转型。当时没有工作方法,没有标准制度。禹斌与同事们一点点摸索,记录平时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标准,终拟定出管线探测的第一份操作手册,引得全国地勘单位争相学习。进行漏水调查工作期间,因为深夜周遭环境静谧,容易听见漏水声,开展工作时,还被误认为是小偷带到派出所盘问。之后加入李惠先生团队从事化探工作,在较为熟悉的领域,禹斌如鱼得水。期间他悉心钻研化探专业技术,任劳任怨,工作起来更是废寝忘食。节假日,为赶项目工期,大都在野外度过。下井采样时一如既往严格标准,绝不马虎;分析数据时一以贯之担当负责,决不应付;提交成果时一丝不苟认真较真,决不取巧。同年来单位上班的同学大都当了领导,而他一直在自己的化探专业技术领域默默耕耘。提及此事,禹斌豁达的说到:“这都是身外之物,我是搞技术的,首先得把技术搞好,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铁肩承重担,妙手著文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禹斌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加的构造叠加晕盲矿预测新方法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找矿成果。运用该方法已探获金金属量300余吨,铜金属量超19吨,银金属量120余吨,发现钼矿一处,总体价值超1000亿元。构造叠加晕方法获得中国黄金协会及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2项,特等奖1项,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十大成果。科研团队荣获 "八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全国黄金科技先进集体",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先进集体》。

禹斌本人担任全国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第8届委员、第9届副主任,冶金地质学会勘查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客座教授。被授予2006-2008"全国黄金行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十一五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一五"期间"全国黄金行业科技标兵"、中国冶金地质总局2013年度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一直从事化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完成科研项目近70余项,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2项。合作出版专著六余部,在地质找矿类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采访李惠先生期间,先生说:“以后禹斌带着他们干,我放心!”随着李惠先生年事已高,单位化探领域的发展创新重担压在禹斌的肩上。不辱使命,用于担当,结合实际,讲求创新。提及未来化探如何发展时,禹斌提出,现在大数据、3D、VR、AI技术发展迅速,接下来把新技术融合到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中。不仅提升找矿的准确性,更要跟精确预估储量,为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做出贡献!

每每提及禹斌的嘉奖荣誉时,禹斌谦虚的说:“我不过刚刚摸到化探宫殿的门槛而已,往后的路,还长着呢。” 40余载耕耘,铸就其知行合一的扎实学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采访结束,禹斌语重心长的说:“先做人,在做事。做好人自然能做好事,这样单位就好了,国家也就好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心向阳光,自在远方。

来源: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