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为了引导AI技术健康有序地融入教育体系,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与文件,旨在构建智能、公平、高效的教育生态。就让我们一同了解——
一、政策引领
01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2017年,国务院发布此规划,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为培养AI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02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发布此意见,强调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实验教学,提升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教育质量。
0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2024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此通知,明确了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等六大主要任务和举措,目标是在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04《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为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规范其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七部门共同发布了这一办法。该办法明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定义、监管原则及具体要求,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强调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05《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为了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障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这一伦理规范。规范提出了增进人类福祉、促进公平公正、保护隐私安全等六项基本伦理要求,为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伦理指导。
06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该计划旨在引导高等学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计划包括支持建立人工智能领域“新工科”建设产学研联盟,建设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鼓励高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
0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的通知该通知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通知公布了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08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为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教育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荐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3〕29号)要求,组织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并公示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二、地方及部门的积极响应 01《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北京市发布此行动计划,提出“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应用工程,旨在加强大模型企业、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协同联动,培育跨学科、跨学段的教育大模型平台。链接:《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注:具体链接需根据北京市政府官网实际发布情况调整)
02《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北京市海淀区发布此行动计划,提出深化人工智能教育基础支撑环境、打造海淀特色化教育人工智能体等九项主要任务,进一步优化智慧教育资源配置。
三、具体举措与实施路径
01智能教育平台建设:国家鼓励各地建设智能教育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02教师技能培训:加大对教师的AI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化素养,为智能教育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03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AI场馆、实验室向中小学校开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让我们共同期待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来源: 文章信息来源于权威官网及网络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