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刺参原种场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大连刺参原种场科普基地由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吴岩强副董事长分管科普工作,基地内设有专门的科普工作团队负责实施科普活动,包括原种场管理层、研发中心、品牌部和企管部。科普工作已被纳入棒棰岛海产公司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中,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普服务。此外,依据《科普基地管理制度》,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科普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科普服务基础情况

本年度基地全年对外开放365天,累计接待公众超过3000人次。基地占地面积约为1265平方米,为公众提供了宽敞的学习环境。同时,基地引入了智慧渔业远程监控系统等先进设备,并在活动中展示了这些技术的应用成果,提升了参观体验。

智慧渔业远程监控系统

(三)科普活动开展情况

全国科普日和全国科技活动日期间,科普基地不仅在内部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还积极“走出去”,深入养殖户等地举办科普讲座和互动体验活动。据统计,全年共举办场内30场品牌科普活动及11次外部科普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到4000人次以上,有效提高了公众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各级领导参观基地

社会各界参观基地

(四)网络媒体平台使用情况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受众,基地建立了面向公众预约参观的线上平台,并自主运营多个新媒体账号,如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定期发布高质量的科普内容。截至年底,新媒体平台总关注量已突破数万,视频播放总量超过40万次,显著增强了基地的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

(1)预约平台: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https://www.bangchuidao.com/News/kepujidi.html

(2)新媒体平台

1.科普中国科普号:大连刺参原种场

https://cloud.kepuchina.cn/ucenter/newindex

2.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棒棰岛辽参

3.抖音:棒棰岛辽参

媒体平台科普视频(截图)

(三)其它主要媒体平台发布:

央视新闻、新华社客户端、天下财经、大连新闻等媒体。

央视新闻正直播 万象耕新 海上春耕-探访国家级刺参原种场

央视新闻正直播 田野“春”动能 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

辽宁大连:加快培育海洋良种 深耕“蓝色国土” - 新华社客户端

[天下财经]中国农民丰收节 辽宁:沿美丽海滨 探访海洋里的丰收

(五)科技工作者参与情况

多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到基地的科普工作中,包括渔业专家、高校教授等专业人士。他们通过现场讲解、在线直播等形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促进了公众与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互动。

(六)经费及人员配置情况

基地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的资金投入,全年共计投入56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各项科普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基地拥有一支专业的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队伍,保障了科普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其中专职科普人员8人,专家3人,兼职科普人员10人。

二、特色工作

结合实际情况,基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和服务。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并发布了多部科普短视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辽参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技术进步;推出了智慧渔业远程监控系统的展示项目,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现代渔业养殖的魅力;开展了“科技小分队下乡”活动,直接将科研成果传授给当地养殖户,帮助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此外,基地还获得了国家级和地方各级媒体的广泛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其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三、问题不足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资源整合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能形成系统化的科普资源体系。另外,科普人才的专业背景相对单一,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存在局限性,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四、工作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2025年大连刺参原种场科普教育基地将大力建立数字化科普资源管理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科普内容推送方案。同时,加强与保护区管理局的合作,共同推进自然资源保护的研究与传播工作。最后,注重跨学科复合型科普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内部培训,积极引进海洋生物学、教育学、传媒学等领域的人才,充实科普队伍,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附件:基地介绍

大连刺参原种场科普教育基地介绍

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我国较早从事海参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主营海产品养殖、收购、加工、销售等,注册资本6700万元。构建起了集刺参原种保护、苗种繁育、底播增殖、精深加工、科研开发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大连刺参原种场科普教育基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一号文件精神,结合省、市科普日、科技周等主题科普活动,为深入挖掘海参文化,普及海参科学知识,投资建设的两处集科普、旅游、海参文化宣传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参观走廊,将科普宣传内容与海参育苗、养殖和加工真实场景相结合,集中展示企业发展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弘扬海参文化和渔业工作者的劳动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建立行业领军形象,引导社会大众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

大连刺参原种场科普教育基地分为育苗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两处,总长度450米,面积1265平方米,将科普宣传内容与海参育苗、养殖和加工真实场景相结合,让参观者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亲身体验海参生产加工全过程。基地先后被认定为“大连市科普基地”、“辽宁省科普基地”、“中国水产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育苗养殖基地科普参观走廊:总长110余米,面积205平方米。走廊一侧设置大型科普展板,围绕海参起源、种类分布、生物学特征、种质资源保护、育苗养殖加工、地理标志、食品安全、辽参文化等内容,分10个主题展示板块,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对海参的历史起源和文化渊源做了形象展示。

走廊另一侧是刺参种质资源场保种库,展示海参苗种生长、种参蓄养等生产过程实时场景。

海参标本室面积40平方米,搜集到包括辽刺参在内的世界各地海参品种46种,计224个,其中,浸制标本121个,干制标本100个,海藻标本3个。

科普走廊还设置了潜水员捕捞海参装备展区,实物展示捕捞海参使用的轻潜、重潜的潜水服、潜水器材以及相关文字介绍。

加工基地科普参观走廊共设置35组展示橱窗、106平方米传统海参加工场景复原展示厅和312平方米的互动体验馆。通过详实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介绍了海参的起源分布、生物学特性、营养与功效、古代典籍中的海参记述以及我国刺参产业的发展历程。

传统海参加工场景展厅陈列了捕捞船、压气泵和重潜装备等捕捞用具。同时,还将辽南渔家加工海参的场景做了复原,生动亲切,历史感强,乡土气息浓郁。

展廊贯穿即食海参车间、淡干海参车间、保健品车间。游客行走间可以观摩万能自动烹饪锅、高温高压杀菌釜以及超低温冷冻干燥机等先进的海参加工设备,还能够看到场面壮观的干参晾晒场。

大连刺参原种场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吸引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青年师生和社会群体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目前,公司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共有28项。公司出版《辽参文化》专著,发表多篇专业论文,2017年,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

2018年以来,大连刺参原种场科普教育基地累计举办各类基地展览、技能培训和实地技术支持近百余次,累计覆盖人数近万人。

对外开放时间:

工作日:上午9:00开馆,下午16:00闭馆。

非工作日:根据参观单位实际需要向科普基地提前预约登记,统一安排参观或开展科普活动。对外开放方式:免费参观(周末需提前预约)。

预约电话:

育苗养殖基地:13840924954

生产加工基地:13604280671

来源: 大连刺参原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