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反复疼痛,跟针扎一样
每走一步路痛得更厉害
脱下鞋子看不红也不肿
结果去医院一拍X片
发现是“跟骨骨刺”!
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俗称。跟骨骨刺(也称为足跟骨刺)就是足部跟骨的骨质增生,跟骨骨刺是—种正常的生理退化现象,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
一般来说,这对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影响。然而,反复的损伤可能会导致这些沉积物相互堆积,导致骨刺形状的畸形,称为跟骨(或脚后跟)骨刺。
跟骨骨刺是怎么形成的?
跟骨骨刺的形成
与慢性劳损导致周围软组织变性
足的生物力学机制异常等因素有关
具体有以下几点
↓↓↓
(1)骨质增生:随着年龄增加,骨质老化退变,出现增生,严重者形成骨刺;
(2)关节炎:长期关节炎刺激骨组织形成骨刺;
(3)外伤:跟部外伤引起骨折或者骨质损伤,不适症状伴随骨刺形成;
(4)免疫性疾病。
跟骨骨刺的临床表现
足跟骨刺的症状表现
与骨刺的大小、病发时间的长短
有无炎症等有关系
(1)足跟向下用力时,里面有针刺感觉,用手摸有麻痹的感觉;
(2)足跟外表皮红肿,用手碰触发热;
(3)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
(4)严重者无法踏地行走;
(5)长途步行引起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如走路时不慎踩在砖瓦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着地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
(6)足跟压痛,脚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轻,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不敢用,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
如何区分跟骨骨刺和足跟痛?
足跟痛,又称脚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足跟痛是足跟骨刺的主要症状,一般在休息时会减轻,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有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跟骨骨刺如何治疗?
目前临床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通过药物的内服、矫形鞋垫,配合物理理疗,控制病情发展。
跟骨骨刺的形成主要与足底筋膜和跟腱的慢性牵拉应力、负荷分布异常以及组织修复中的骨质增生有关。矫形鞋垫通过调整足部的压力分布、支撑足弓、减少跟骨部位的负荷和牵拉力,从而缓解跟骨骨刺的相关症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足踝疾病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为了提供最准确的诊断和最佳的治疗方案,我们团队的步态分析实验室配备了目前最先进的下肢生物力学分析设备。
①镜面压感测试设备:镜面压感测试是通过镜面反射的原理,可直观的观察到足底压力、足弓类型及下肢生物力线的情况。
②足底扫描测试设备:通过三维技术与白光模式投影,经过逆向工程的处理便可得到足的三维CAD模型,精准的对患者下肢的异常情况进行评估,并获取足部的各种数据,例如足部形状、足弓指数、足内外翻的程度等。
③便携式步态分析设备:患者穿戴配有传感器的鞋垫进行一分钟步行测试,不仅能够获得其行走过程中的时空、时相参数,还可获得动力学参数,提供了客观、量化的科学依据,减少对空间及人力的需求,使步态评估更加高效。
通过这些先进的设备,我们团队能够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精确的诊断和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 康工爱心之家